Jane Austen 珍‧奧斯汀

5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5 (8 人灑葉)
主要譯名: 
珍‧奧斯汀
其他譯名: 
簡‧奧斯汀

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年出生於英國的史帝文頓,1817年過世於溫徹斯特。
七歲時隨著姊姊和表姊前往牛津求學,十二歲開始嘗試寫作。珍的一生很少離開她所居住的城鎮,但是她卻可以在這些小小的世界裡,找到合適的題材,以深思嚴謹的筆法、複雜而巧妙的刻畫人物。
她留下的小說作品,都不是描寫那個時代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只以她熟悉的英國鄉村社會的男女、風習、交往、戀愛、婚姻為題材,卻替英國當時的社會做了活生生的印證。

六部長篇小說,《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諾桑卡修道院》、《曼斯菲爾莊園》、《艾瑪》和《勸服》。 對人物的精準觀察,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敏感,她的強烈直覺,可以感受到珍‧奧斯汀純熟的文筆和營造環境的氛圍。與她同時代的歷史小說家史考特(Sir Walter Scott)更是讚美珍‧奧斯汀善於刻畫細節及探討各角色之間的關係,珍‧奧斯汀因此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的女性作家。

欄位頁籤

作品
共有 6 筆資料,這是第 1 - 6 筆
其他翻譯出版
編號 書名 女主角 男主角 文類 系列書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愛蓮娜(Elinor), 瑪麗安(Marianne) 愛德華(Edward) , 布蘭登上校(Colonel Brandon) 經典文學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伊麗莎白·班內特(Elizabeth Bennet) 達西(Fitzwilliam Darcy) 經典文學
曼斯菲爾德莊園 Mansfield Park 芬妮(Fanny Price) 愛德蒙(Edmund Bertram) 經典文學
愛瑪 (愛瑪姑娘) (艾瑪) Emma 艾瑪 Emma 奈特利先生Mr George Knightley 經典文學
諾桑覺寺 Northanger Abbey 凱薩琳·莫蘭(Catherine Morland) 亨利·蒂爾尼(Henry Tilney) 經典文學
勸導(勸服) Persuasion 安妮·艾略特 Anne Elliot 溫特沃斯上校 經典文學
作家小傳

Jane Austen(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珍‧奧斯汀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生在英國漢普郡(Hampshire)一個偏遠的小村莊史帝文頓(Steventon)。她的父親George Austen擔任村裡的教區牧師,她的母親Cassandra Leigh Austen來自社會地位中上的家族。雖然他們家中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但從他們的教育程度與家族關係來看奧斯汀家算是仕紳階級的世家。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以及一個姊姊。珍與姊姊卡珊卓拉(Elizabeth Cassandra)相依為命的際遇培養了她們之間深厚的情感。由於珍沒有遺留下任何的照片、日記或訪談,因此所有我們對於她的瞭解皆來自於她與親朋好友之間往來的書信、親人對她的回憶錄或描述拼湊而來的。

珍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5歲以前在史帝文頓的鄉村生活、25到33歲在巴斯(Bath)的城市生活、最後又回到漢普郡,定居在只有六十戶人家的橋頓(Chawton)。珍兒時曾兩度被送到寄宿學校接受教育,從一些蛛絲馬跡,我們知道珍並不喜歡這段經歷。珍11歲之後就在家自學,她待在家裡比在學校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他們一家都喜歡閱讀小說、也進行家庭劇場的演出以及讀書朗誦會。除了兄弟姊妹的作伴之外,她有許多有趣的鄰居和來訪的親朋好友。從這些成長經歷,我們知道珍是在一個喜愛詼諧詩文的圈子中成長、進而培養了敘事的天份,並且她的朋友家人對她從事寫作上也傳達了正面鼓勵的氣氛。珍從少女時期就開始大量寫作,但在青少年時期慢了下來,可能正忙於進入社交時期的戀愛與調情。珍似乎長得並不美麗,但是據傳她喜愛跳舞、是調笑談情的佼佼者。據說珍二十歲時愛上了湯姆‧勒佛伊(Tom Lefroy),但是男方後來娶了繼承旁大家產的女人為妻。從此之後,從小伴隨珍的那種浪漫情懷有部份就此消逝。隨著適婚年齡逐漸過去,珍似乎接受了自己成為老處女的事實,她終身未婚。在史帝文頓最無憂無慮的這段期間,珍寫了三部小說,分別是後來的《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以及《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諾桑覺寺》在1803年時,透過哥哥亨利賣給了出版社,但是一直都沒有出版,手稿晚年才又被珍買回。

1800年左右,珍的父親的退休後,她與姊姊隨著父母遷居巴斯。這時期的珍,生活非常不穩定,就她的創作生涯而言是完全的沈寂。有傳言指出,1802年時珍年幼時的玩伴哈禮斯‧比格韋瑟(Harris Bigg-Wither)曾向珍求婚。珍答應後卻馬上反悔了。我們可以猜測珍可能希望擺脫依附父母的生活並且期望減輕家裡的操心和財務困境,然而她可能也無法接受沒有愛的婚姻。遷居巴斯的這段期間,珍寫了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瓦特森》(The Watsons)——這部作品已經寫了將近四分之一,但卻在她父親過世那段時間終止了,最後沒能完成。1805年珍的父親去世,她的母親接著帶著兩個未婚的女兒展開四處拜訪親戚的長途旅行。

最後,在1809年時,她富有的哥哥愛德華為她們安置了一個舒適的家。安逸、親朋好友都在附近,無須為家裡的開銷操心……這些都使珍恢復了昔日的光彩,她終於找到最後安棲的家園。這間小屋目前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定居橋頓後,珍開始著手修改舊日的稿子。1811年《理性與感性》以匿名方式出版,此書大受歡迎,隨即再版。接著在1813年末《傲慢與偏見》出版,本書也是立刻暢銷,受讀者們喜愛。除了修改舊稿出版外,珍也著手進行新小說的撰寫——《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此書於1814年春天出版。這本著作不似前兩本獲得那麼好的回應,不過仍然全數售完。珍對於這部小說受歡迎的程度大失所望,並投入另一部新小說的撰寫——《艾瑪》(Emma)。1815年時珍的名聲逐漸傳開,打破了匿名的情況,雖然1816年《艾瑪》仍以匿名方式出版,但珍的聲名已廣為人知了。此時的珍除了著手修改她買回的《諾桑覺寺》手稿之外,也進行另外兩部小說的撰寫,亦即她死後才出版的《勸導》(Persuasion),以及另一部未完成的小說《桑迪頓》(Sanditon)。珍的健康狀況有可能在寫作《勸導》時即開始惡化。1817年三月,珍被迫放棄寫作,到了四月底她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病人,靜靜地寫好了遺囑。她的家人決議讓珍到溫徹斯特(Winchester)養病,她在此病逝、最後葬於此地的墓園。

奧斯汀的作品內容所描寫的都是她所熟悉的題材,佐以她獨特的幽默感與諷刺筆法來構作她的故事。艾文思(Ifor Evans)提到:「她似乎一開始就明白什麼樣的場景是自己寫得來的,因此下筆絕無不自量力之舉。……依她的藝術觀,小說創作的首要之務在於結構必須一絲不茍,期能合乎古典精神。這個中心立意係由完全遵循寫實原則的大大小小事件精心構思而成,務期各個事件都能在渾成一體的敘事中發揮作用。此外,還有匠心獨運的文句,幽默、言簡意賅又弦外有音,一呼百應宛如常山蛇鎮,使得每個事件都有它自身的樂趣,又能透過該事件觀照整體結構,進而明瞭它在烘托主題所具備的意義和地位,從中又能體會到另一番樂趣。……她全盤觀照自己一手創造的世界,掌握分寸而拿捏得宜,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莎士比亞的特質,雖然她的世界比莎士比亞來得狹小。」與奧斯汀同時代的名作家司各特(Sir Scott)曾讚譽奧斯汀:「那位年輕姑娘對普通生活中的感情、人物和情節的描寫,賦有天才,在我看來,這是我所遇見中最神奇的一件事。我也像別人一樣可以寫作,可是能因描寫和情感的逼真而使得普通事物變成有趣卻是我力所不及。」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則說:「她的觀察深刻、她情感真摯,可是,是她的幽默,增強了她的觀察力,使她的情感也有一種活力。」

珍‧奧斯汀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她的作品不僅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也擄獲了一般大眾的歡心。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受限於奧斯汀的經歷——這或許可看做是身處當時的女性所無法突破的藩籬——她的小說或許沒有涉及當代大事、也沒有太嚴肅的主題,然而從她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文采造詣,顯示了她非凡的寫作天賦。她所描述的主題——當時女性的處境、婚姻與日常的社交生活——因為貼近一般人的生活而容易被閱讀與接受,時至今日仍有廣大讀者也就不令人意外了。總之,奧斯汀的六部作品除了文學上的重要價值外,其活潑有趣的對話、高潮迭起的劇情絕對是外曼迷不可錯過的浪漫愛情故事。

2009.11.08 by lynn.romance 參考資料: Carol Shields (2001). Jane Austen. Viking Adult. 中譯本《未婚的婚姻小說家》。 Ifor Evans (1976). 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Penguin. 中譯本《英國文學史略》。 毛姆,《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民國74年8月,初版5刷,譯者徐鐘珮。

閱評專欄

查無資料

其他專欄

查無資料

書籍評鑑
共有 9 篇評鑑,這是第 1 - 5 篇

5
我的評比:5葉

除去還沒看過的《理性與感性》,這大概是我最喜歡的JA的書。(書是滿久之前看的,記憶可能有誤)

由來舊情復燃(尤其根本沒斷過)都滿吸引人的,書中這兩位因為年輕時的不成熟,縱使相愛最後卻分離了。當初兩人愛得正烈時,的確是還不夠成熟、有歷鍊,安受教母言語的影響、Wentworth上校又心高氣傲,太重面子,其實若是當時就結成連理,不一定是件好事,倒是可以想像當時就結婚的兩人,同樣受外界的流言蜚語干擾,氣炎正盛的兩個年輕人縱使相愛也只會磨光彼此的耐性,絕對也是走向歧途的,我猜啦。

我很喜歡安,書裡的很多描述都帶上了她的內心想法,比起她姊姊,她不受父親重視(可能跟長相有關,准男爵先生是個嚴重外貌協會),卻也不因此失志,反而因為內心的平靜及充實,很恬靜地看待周遭發生的事情。唯一讓她情緒比較波動的就是Wentworth上校了,因為還有感情,總是有點在意。

兩人在剛重逢時,就有點什麼又牽起,雖然彼此看起來都沒事,也很少人知道兩人過去的舊情。表面上,上校跟安妹妹夫家的兩個女孩很要好,但總是在暗地注意著安。這前半段兩人少有互動,只有幾次安心裡有點怨嘆年華已逝,看著過去的情人也有點觸景生情,她心裡不一定又奢想過能破鏡重圓,兩人之間總瀰漫著這種壓抑的氣氛。

事情有點轉機是在兩個女孩的其中一位從牆上摔下來,造成幾乎致命的傷害,安在現場臨危不亂地指揮大家,重新讓Wentworth另眼相看。在那之後,好感便一發不可收拾,比之前談戀愛時更加強烈。

我滿喜歡那位也喜歡安的艾略特先生,倒不是說喜歡他這個人的個性,只是他的出現適時地點醒上校,也有人同樣看見安內心的美麗。最後那封匆匆塞給安的信寫得非常動人,那股曖昧又壓抑的氛圍總算豁然開朗,失而復得的兩人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看重這樣的緣分。

另外我很喜歡安的妹妹瑪麗(沒記錯的話)跟丈夫那一家,是認真有把安當作家人看待的,比起勢利眼又自以為是的姊姊跟父親,平凡一點也真實一點。瑪麗在書中有點類似丑角的角色,有點煩但又很可愛,也能適時地提供上校的情報給姊姊。

是一本會想一讀再讀的書。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這是本很有名的小說(西洋文學史上的經典愛情故事)一定要來推一下~~~


在很多年前看過後就一直很喜歡


一直對內容無法忘懷


喜歡女主角很有主見且是個有才氣的女子


她是家裡個性獨立、有想法的異類


碰到了有錢傲慢且有偏見的男主角達西(自認高人一等,明明愛上女主角但因階級觀念的種種偏見而遲遲不願承認)


最後還是阻止不了愛情的到來


消除了彼此的阻礙


這本書也常常被翻拍成電影及影集


電影: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pen50414387(link is external)


影集:


http://dvd.bestshop.com.tw/main/qtylist.asp?r=19720(link is external)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很現實的內容,

雙生雙旦的分分合合,其實展現的主題是金錢的力量,

抑制女性自主的意志,瑪麗安選擇的是一條較易走的路,少了深刻撼動人心的力道.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閱讀時一直想敲女主角的頭,

要她醒醒別再亂點鴛鴦譜,插手別人的愛情,

理智上同情這個女孩子,把愛看成王子拯救公主的童話,她自己最後嫁給了大叔,過程也沒波瀾壯闊到哪去.

心理倒很羨慕這種有長輩緣的女生,一輩子得人疼愛,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生活.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羅曼史 ,

舞會閒話產生誤會,家族醜態拉開階級差異,雙方才智不相上下,

到最後擋不了彼此的魅力,皆大歡喜的結局,麵包愛情兩全,可喜可賀.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回應

5
我的評比:5葉

珍‧奧斯汀一直是我很喜愛的作家,一直覺得從以前到現在,不管是外曼或港台言情,很多羅曼史在男女主角的角色設計上或劇情轉折上其實都多多少少有著《傲慢與偏見》的影子,這真的是一部影響力很大的書!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雖然是先看理性與感性

之後在書報社偶然看到傲慢與偏見這一本書 我就決定買下來了(那時還是小學5.6年級吧)

便開始喜歡珍‧奧斯汀的書

她的書目前有幾本還沒買(因為沒看到自己喜歡的版本)

連以前公視美到暑假都會在晚上播放迷你影集

我都一定會看呢

在她的小說裡其實在當來實說啟發了不少女性觀點及第一印象的觀點

就以當時的女性作家來說真的是很了不起呢

她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棒的女作家呢!:D
甚至看到拍不錯的也買了下來

對她的喜愛真的是超級的

連有關她的電影.介紹她生平的書都去借來過了

 

只差還沒到她出生地去走走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理性與感性要年紀大一點才能體會裡面講的東西
太年輕看的時候
我只覺得瑪莉安是個愚蠢的傢伙
居然最後會屈求於那位大他十九歲的老上校…
不過現在可以體會她的心境轉折

傲慢與偏見
真正吸引我的是人與人之間辛辣的對話XD
至於那兩對傢人的感情發展我覺得還好
人性的部分作者描述的非常成功

愛瑪
這個女主角我還蠻欣賞的
非常主動而活潑的個性
男主角也非常的有趣
兩個人直來直往的對話妙趣橫生
不過海斯特的魅力就這麼被壓到了…

曼斯菲爾莊園的話
表兄妹的婚姻在現在是亂倫了XD
不過女主角害羞文靜的個性描寫得很自然
但男主角的心境
我不太能夠體會
基本上我還蠻討厭男主角的,哈哈XD
總覺得他是追別人不成才選擇表妹的="=

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作家
她把市井小民的生活描寫得非常細膩
而這正是她小說最成功的地方
很多描寫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外曼
多多少少都受她的影響(但不包含床戲的部分XD)
雖然這位古典文學家被歸類在外曼我還蠻不習慣的
但無可否認的是
她是外曼的開山始組
至少在她的書裡面

她宣示了:女主角也有追尋愛情與自由的權利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i][b][size=small][color=003366][font=Verdana]Das ist ganz einfach.[/font][/color][/size][/b][/i]

0
尚未灑葉

我超愛"傲慢與偏見"的.
還特地看了幾本不同出版社出的翻譯.
"BJ單身日記"作者有用了"傲慢與偏見"的部分架構.

所以看BJ的時候,覺得好親切喔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傲慢與偏見)和(愛瑪),我超愛的二本書。

對我而言,這二本書可是外漫的始祖和入門書呢!!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超愛傲慢與偏見

我們的達西也是打破傳統觀念
迎娶沒有地位的莉茜喔
(莉茜只是鄉紳的女兒)
愛情至上!萬萬歲!!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我也愛達西!

「傲慢與偏見」 跟 「簡愛」 是必讀的古外曼呦!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羅曼史是我最「沈重」的愛!

5
我的評比:5葉

很喜愛的一位作家!!

而且珍可以外曼的先驅喔!
還有是一定要看傲慢與偏見!!!!!
我的達西先生!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不浪漫的愛情就像不真的小孩子一樣:受不了。 Love without romance is just like children without innocence……untolera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