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Stuart 安妮‧史都華

5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5 (2 人灑葉)
主要譯名: 
安妮‧史都華
其他譯名: 
安‧史塔特
安‧司徒娃
安‧斯達特
共有 62 篇評鑑,這是第 41 - 45 篇

5
我的評比:5葉

Quote:

為何需要譯者?既然與會人員每位都是語言天才,為何需要翻譯者雪若.安德伍與室友的幫忙呢?

作者的理由是:
那群軍火商有人只懂英語、不懂法語,例如來自日本黑道的大富先生
有人只懂法語、不懂英語,例如那個意大利人
所以就想找一個能說英文與法文的翻譯員。

而本來受聘的是雪若的室友希維亞,軍火商認為希維亞粗枝大葉,不會掀他們的底

亞馬遜網站有讀者提出質疑:從事非法活動的人怎會找外人當翻譯?
我的想法是:從事軍火走私,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忠誠合作夥伴,所以也沒有「自己人/外人」之分
何況無論僱用誰,只要稍有嫌疑,軍火商會直接殺人滅口,所以只要這個人是個平民百姓,死亡也不會引起太多關注就可以了:m666:

Quote:

因為她好奇,就遭來殺身之禍...可我看了好幾遍,我真的不了解她哪裏表現出好奇呢?

:note:
那群軍火商扮作食品進出口商
他們開會的時候,提及武器時都是用代號的,
會議中,雪若要翻譯一大堆食物名詞,只覺得很悶。

直至其中一個武器代號,是魔戒精靈王子的名字
雪若不明白食品進出口怎會用這個字?
為防譯錯,就開口提出疑問:這個字是精靈王子吧?這個字還有其他意思嗎?
然後她就發覺自己就被所有人瞪著:wow:

之後雪若起了疑心,上網搜尋與會人士的個人資料,還被發現了 :wither:

這本書比較冷,比較另類
阿笨同學可能心情無法配合吧
或者改天再試試看吧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3
我的評比:3葉
從一開始就不太了解:為何需要譯者?既然與會人員每位都是語言天才,為何需要翻譯者雪若.安德伍與室友的幫忙呢?因為她好奇,就遭來殺身之禍 可我看了好幾遍,我真的不了解她哪裏表現出好奇呢?啊 !!不了解啊!

因為從開始就不了解,所以無法融入劇情,就覺得不好看 別罵我,我資質弩頓啊!!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4
我的評比:4葉

作者的舊作"半月人"是我的外曼啟蒙書之一. 兩者的讀後感都是:作者很會營造壓抑的感情.

起初因為不甚喜歡女主角的個性,感覺像是個沒腦的人 (電影中只會尖叫的那種), 加上譯法覺得太"禾林", 有點不看好. 沒想到隨著故事的進展, 女主角轉變得相當勇敢 (雖然偶有笨舉動, 例如逃離男主角, 增加了男主角的麻煩), 男主角也是個超好男倫, 一次次救了女主角, 即使中彈了也ㄍ一ㄥ著的超酷表現, 真是讓我喜歡到不行...雖然有一些些贊恩的影子...不能比啦, 但我愛屋及烏.
壓力下需要肉體碰觸的渴望, 不需要言語的溝通..這些情節走勢, 作者都安排得合宜且令人理解. 全書在緊張與壓抑中將激情與感情的濃度如壓力鍋般增壓後至釋放, 讀來相當過癮.

扣一葉是因為前段女主角不討喜, 加上收尾有一點快. 如果結尾兩人互訴情衷的部分再多一點就好了.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好看
好喜歡這款的男人喔
兩個人的感情算是比較不表面
是用一種很內斂的表達
懸疑刺激度其實並沒有很高
應該算是比較偏懸疑的羅曼史
不過結局好像有點草率一點
因為前面鋪成的很好
總覺得後面的結束應該要更轟轟烈烈
不過我還是覺得好看
很少看到這類型的男主角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好巧  我正迷上安的新作 黑色的冰 而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有點類似描述的特質 很棒的一本書
至於索命愛人 唉 我一看譯者就退卻了 他的翻譯實在是:(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My dearest, ROMANCE!

Mel 

Danielle Steel 丹妮爾‧斯蒂

0
尚未灑葉
主要譯名: 
丹妮爾‧斯蒂
其他譯名: 
戴麗‧史提爾

丹妮爾.斯蒂(Danielle Steel)是全美最知名的作家之一。 她一共創作了84本小說,在47個國家以共28種不同的語言發行,印刷量超過590萬本。

共有 3 篇評鑑,這是第 1 - 3 篇

查無資料

LaVyrle Spencer 蕾維爾‧史賓瑟

5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5 (4 人灑葉)
主要譯名: 
蕾維爾‧史賓瑟
共有 131 篇評鑑,這是第 41 - 45 篇

5
我的評比:5葉

這是一部很”紮實”的故事,千萬不要因為角色設定的背景而錯過這本好書!
看的時候想到二件事: (1)怎麼這麼好看哪! (2)沒錢好可憐..(哎唷)
有愛情、有感情、有壞人、有壞女人、有貼近生活的大小事、也有真心關懷的好朋友,
我喜歡作者對生活事件的描述,看著男主角一步步完成目標,很替他開心,
看完後我記得蜜蜂、蜂蜜、泥巴、生小孩...(光記得些有的沒的)

總之,深刻的情感非常好看!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故事。

題外話:那個封面好像約翰屈伏塔和金貝辛格..XD

已有 3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那本書,我80%有買,90%買貴,50%重覆買,100%還沒看…因為找不到(遠目)

5
我的評比:5葉

  兩個掙扎的,千瘡百孔的心靈綿密地被串連起來,在大時代的氛圍之下,兩個陌生的靈魂從了解到貼近,跨過誤會、別離等,終於回到了最終的「家」。
  蕾維爾阿姨總是很有說服力地討論「愛是永不止息」的這件事。這本書並不是討論前度男女朋友(ex:甜甜的苦),或是前度夫妻(ex:走過往昔),而是一個患難伴侶,攜手經過風風雨雨之後,得到最深沉的摯愛。而在學會「愛人」的同時,原本都處於「社會邊緣人」的男女主角,都為了摯愛的對方,學會與對方,與朋友的相處。這場「愛」的習題,毋寧也是一場療傷課程。
  因此我的看法有點與天空大不一樣:男女主角一開始也許不是soul mate,但經過磨礪不斷成長的依玲,已是威爾所不可或缺的伴侶了。而年輕時的畢嘉岱小姐,也許在當時,可能無法欣賞威爾的好吧。人,都是在某個適合的時間點,遇到對的人。
  所以依玲是真的很幸運,在離開禁錮的房子時,她遇到的是朋友般,愛作夢的葛林,先讓她對於「人」的相處開發出她的潛質。當依玲在回憶她與亡夫的相處時,葛林的回答令人感動:「依玲,妳必須學習不要去擔心不重要的事,真正重要的是妳內心善良。」兩個人的相處或許平淡,但對當時的依玲來說,葛林確實是最好的避風港。只是在失去了葛林這個避風港時,她遇到了外表沉靜,實則內心澎派的威爾。從小匱乏「愛」與「友情」的威爾,不斷飄零與闖蕩。一方面他是積極努力的,一方面卻不斷自我否定與掙扎。出獄後與被誤為嫌疑犯時,他的內心一直苦於「根本沒有服刑期滿這回事;刑期永遠沒完沒了。」卻忘記了自己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男孩,而是自己心牢囚禁了自己。(不知道為何想起了SEP的男主角們……)很幸運的,本質是開朗的依玲,遇到了積極振作的威爾,兩人的相遇,非常實際又不浪漫,卻是越陳越香的深摯情感。葛林是像朋友與兄長的丈夫,而威爾就是情人與好爸爸的甜蜜丈夫(還有一點點的「兒子」情節),雖然兩個人非常巧地都大依玲五歲,但就像她自己說的,兩者是不能比較也不會被替代的。
  喜歡威爾與依玲的家書,也喜歡威爾告訴孩子們敵方的日本士兵:「他們也是人,就跟你和我一樣。」成長過程中,務必要先了解什麼是「人」的價值,才能愛人與被愛。這點威爾真的非常棒,並未因戰爭失卻人性,因此即便遭受腿傷與創傷症候群的侵襲,他也能因依玲的摯愛獲得療育。
  這是一個貼近六十年前的戰爭,一個學習成長與學習愛人、照顧人的故事。雖然寫的是祖父母輩時代的時空背景,含蓄卻擁有豐沛的熱度,值得再三品味的經典!

已有 2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KatiaYu

1
我的評比:1葉

這本書應該是The Hellion 英文名套錯了
如果管理看到請修正
這本書在原文作者書中評價不高
這個作者的筆下都是溫吞水
寡婦鰥夫,三角戀
我不是很喜歡

我鬱悶的為了這個簡介跑去看甜甜的苦 bittersweet
以下評bittersweet
then 火冒三丈的想掄牆,第三者第三者,怎麼都是第三者,真愛最初的愛了不起!!???
eric優柔寡斷,看著鍋裡吃碗裡,開頭就描述他老婆nancy漂亮tender 身材一級棒,他上了還上
然後最初的愛maggie回來了,okey,一個電話就讓他神魂顛倒
then 爬牆!!我去!
maggie還理直氣壯,開頭剛死去的老公philip怎麼怎麼好,然後怕孤單終老,然後看到想像中的禿頭啤酒肚eric風度翩翩,熊熊把人家當feast
我勒個去,我喜歡的妹妹的簽名
a novel without romance like a child without innocence.
想引申一句,a hero/heroine without any conscience could totally destroy a romance
憑記憶寫的,感覺這個“作”(zuo就是沒事找事,非要撒狗血的意思)者的這本書非常三關無下限!
 

*原文以簡體字發表,已修正為正體字。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看完這本書,我一直盯著書名發呆。"甜甜的苦",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好貼切喔。


梅琪是個40歲又有個已讀大學女兒的寡婦,要我早許多年前還是未婚少女時,打死不會看這本書,幫幫忙那就好像在偷窺我老媽談戀愛一樣,而老媽是不該談戀愛的,只有十幾二十的女孩才適合風花雪月的日子。
蕾維爾史‧賓瑟的書,是我近年來迷上的。我發現她的男、女主角一定有些許生活歷練,多多少少嚐盡人生的酸甜苦辣。作者在描述梅琪與瑞克舊情復情,而內心不停的掙扎,而同時瑞克向來自私的妻子,在瑞克要求離婚時,使出的最無想像力也最常被使用的賤招。這些真的不只是劇情,其實也是真的很能發人醒思的。那就是,如果妳是梅琪妳會怎麼做?如果妳是瑞克的妻子,只習慣都市生活,且恨透鄉間生活,妳會怎麼做?真的厚厚的一本書,真的讓我看的好過癮。 :D

 

已有 2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這個故事好甜,好羅曼蒂克,好讓我喜歡。

看的時候我都會露出微笑了,有一種小女兒的甜美感~

男主角真的很體貼,細心的呵護著自卑的女主角,

雖然中間有一些小小的誤會,但那只是讓劇情更甜蜜

這是一個輕鬆無負擔的故事,推薦給暫時不想看國仇家恨大時代劇的童鞋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Deborah Smith 黛博拉‧史密斯

5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5 (2 人灑葉)
主要譯名: 
黛博拉‧史密斯

出版過33本羅曼史、女性小說與一般小說的黛博拉‧史密斯是位作品暢銷全國、屢屢獲獎的作者。1996年的《我心已屬》(浪漫新典99)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目前至少有250萬本書行銷全世界。她稱她的書是「南方人家宏觀的浪漫故事」。

共有 91 篇評鑑,這是第 21 - 25 篇

5
我的評比:5葉

天啊!真的是太好看了,這本應該算是變奏的現代版羅蜜歐與茱麗葉,只不過沒死!

莎蜜因為感觸到傑克的心而開口說話,那種開始像青梅竹馬的感情,雙方互相為將做承諾而死心踏地,就單單說傑克好了,長時間等待只為了莎蜜,即使閒言閒語還是為莎蜜守身,我覺得兩人的羈絆身到令我感動,或許傑克的天賦在小的時候跟莎蜜說,或許就不會引發太多問題!

至於莎蜜的姨媽真的是邪惡卻又讓人同情,她為了得到紅寶石跟莎蜜如此費盡心機直到最後,或許在某些方面她是堅強的!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壞男孩與嬌嬌女的故事,在身分階級差異如此大的小鎮,可蕊仍不畏閒言閒語努力的跟隨隆恩打轉的執著,也是隆恩孤獨生命中的"唯一"吧!這種感人肺腑的故事,被黛博拉‧史密斯娓娓道來,完全不灑狗血,看得我既難過又心疼。


不過這種風格確實是黛式風格阿~比起絲與石或藍色柳樹死傷慘重,這本算很平和了。看完此書後內心依舊很激盪,明明就是本迴盪哀傷的故事,但仍餘韻繞樑,久久無法自拔,看來我老了,現在對這種療傷系的書籍超有感覺的。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這本書和其他史密斯的長篇小說一樣,讓我一翻欲罷不能,所以我很肯定,現在的Romance Age讓我大部分翻幾頁就束之高閣的,絕對不是我有問題。廢話少說,現在我嘗試來用自己的看法詮釋這書的讀後心得。

首先,史密斯把男女的幼年發展的感情很深刻的建構在藍色柳樹的題目上,而且他也很成功的寫出了柳樹枝的糾葛就像是柯莫兩家的牽扯。第二,他把藍色柳樹單一的題目作了一樹多枝的發揮,例如,瓷器,這一點非常吸引我,(至少,看羅曼史,我不覺得只是很單調的男女感情在發展或在打情罵俏,而是有點專業又可以當娛樂看過去的枝節,這也就是目前的羅曼史很難吸引我的原因,因為談情說愛每一本都有,但要深刻銘心的卻不多)亞德送莉莉瓷器,在莉莉變賣了瓷器之後,很快地又把瓷器買回來。在我看來,他希望擁有莉莉這個珍貴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要保住她,就好像他不惜一切代價要保住他家族的事業一樣;最後他修補了莉莉曾經打破的瓷器,幾乎如新一樣。另外例如柳樹,就有藍柳的歷史故事帶出兩家感情,瓷器又與藍柳有關。

再者,作者設定莉莉是一個藝術家(或類似藝術家的園藝設計家),她應亞德之邀設計的辦公大樓的柳樹。我讀過之前的讀後心得,也許有人認為亞德是有點軟弱的,這點我倒是持相反看法,我認為那只是一種「鋪陳主角在多年的事情發生的其中,逐漸使自己瞭解他最終的責任與夢想其實就是同一回事的『過程』」。一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他自己認為必須要去完成的目標與責任,在當時那樣的處境下,他認為他必須選擇的當務之急是挽救他家族的事業,那就是他的選擇,然而他的選擇對他不是公平的,卻是出自於他的意願。人生有許多很無可奈何的事,逼迫他必須要去違背他心之所向的選擇。坦白說,假如他太早擁有莉莉,就不會體驗到當莉莉結婚時,他心中的感受,不會體驗到當她兒子死去時,他對她的憐惜與心疼,當他幫助莉莉的丈夫,去建造那座橋而後發生事故時,他心中的痛苦,這痛苦是多層面的,他的妹妹,他摯愛的人的枕邊人,他摯愛的人的兒子,而那兒子,是他每年都會送一隻熊給他的那個小孩,而那玩具熊,在多年以前,他也曾送過給他心目中一直唸唸不忘的女主角,他視為珍寶的人,最終因為事故而失去了她平淡的幸福,但也因為這一連串的悲劇與亞德家人對莉莉的評價,讓亞德明白他在盡了對他的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之後,他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責任,他也有權力要去保護他所深愛的人,而在他瞭解這一點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沒有婚姻的束縛了,因為他的太太已經因病死亡,他也已經具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去為了莉莉對抗他深愛的家人。但要為了莉莉去對抗家人,我想對亞德來說也不是容易的。至於莉莉,我認為莉莉之所以能在18歲之後不再依賴亞德,不再對亞德有熱切的期望,也是因為亞德讓她失望,讓她覺得,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亞德是不能幫她的,甚至只是一點點安慰,都是那樣奢侈;以致於她改變了個性,變堅強、變得在某一些程度上世故、也變得對自己愛的人,能夠冷漠。但在本質上,莉莉應該是沒有變的,也可以說,她是偽裝出來,或者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不得不表現出來的一種防衛面具。有幾段情節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1.亞德對莉莉說,我知道我能(我想)保住什麼了,就是你和藍柳莊,他是無疑地無能為力,但是他還是想要用他的財富,他的力量,去留住當時無法屬於他的東西,對他當時眼下的責任與義務來說,莉莉和藍柳莊卻是他遙不可及的奢想。2.莉莉把瓷器摔破了,並且很傷心地說她不是存心的,瓷器將莉莉的手割傷了,亞德很難過,握住了那瓷器的碎片,也讓瓷器割傷了自己,彼此的血融合在一起,加強了他們之間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終究必須是要在一起的事實,以及他願意與莉莉一同承擔困境的程度。

我強調的是,一本小說的技巧或用字遣詞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讀了不能留存很深刻的一點什麼在心裡面難以忘懷,那就不是一本好的小說,閱讀不必須是一種享受,但必須是要讓人更能體會到那一點什麼的。我只能說,這一點,史密斯很成功,好的小說家不必去賣弄文字,但他必須要能夠足以世故到寫出動人的感情。過去我以為麥娜做到了,也認為他很成功,但我現在改變看法了,我認為史密斯實在是無人能比了,至於麥娜,因為他有他個人特殊的風格存在,不管他寫的是讓主角多傷心的事情,麥娜總有辦法用一種其他作家難以出其右的幽默的風格(令人噴飯的對話或情節)來結束,讓人又哭又笑;但史密斯不是這樣,所以在我個人心目中來看(不是不可能,但),應該是很難有人能再超越史密斯了。

再者,史密斯讓這本小說裡面的角色,都有很豐富的血肉,亞德的父母、亞德的家人、莉莉、以及買去莉莉家園的人等等,故事不是單一線路進行,而是多角色的生命同時在走他們的人生,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後我想說的是,林白當初在浪漫新典以前選書都很厲害,浪漫新典是編輯很糟,一本書可以刪到連讀者都知道在刪書,但選書仍有他的品質在。後來的Romance Age,雖然說已經保住了翻譯的質量,但是選書(個人認為)已經無法和當時經典和午夜場相比了。這本藍色柳樹,就見證了當初林白選書的功力,也難怪之前的林白留言版上,編輯會說:「(林白)要是錯過了寫得出藍色柳樹這本書的作者,是會遭雷劈的。」這句話了。只不過,這本書沒看過原文,不知道時間的交錯是否是作者刻意為之,還是林白有意為之,看的時候,有點錯亂,搞不清楚最後亞德和莉莉,到底是幾歲?幾歲又重逢

已有 3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3
我的評比:3葉

雖然早期的書都刪了許多部分,但整體而言還滿好看的。

好笑的是男主角和女主角都一直錯誤解讀對方的話進而說出或做出讓對方鬰卒的事,幸好他們是天生註定要在一起的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5
我的評比:5葉
看黛博拉的書,其實無法用一般在看羅曼史的心情去看待,反而好像在看一個人生故事的縮影,充滿了淡淡的哀愁,卻又能激勵人心!
凱絲,一個從小就受到讚美和掌聲的女孩,難得長大後沒有變成驕橫又虛榮的女人。但一夕間,從鎂光燈下追逐的焦點,突然開始避之唯恐不及,好像有一個吃人的怪獸在身後死命追趕,這之間的落差真是大如鴻溝,再加上老公的抛棄,讓她的身心真是受到雙重打擊。幸好她有一個神仙教母黛妲,因為她的堅持,才能讓凱絲在跌倒後重新振作。
戴蒙,一個在災難中失去妻子和兒子的悲劇英雄,因為存活的愧疚而自暴自棄。他幾次想自我了斷,幸好也得黛妲的幫忙,才能慢慢修復傷口;也因為黛妲,他才會對凱絲伸出援手,也才會在彼此的扶持中得到解脫。
叉路村,擁有各式各樣辛酸人生的居民,雖然大家都曾在生命中失去摯愛,但他們相互扶持,相互照顧,就是這份堅強,讓他們不吝付出,也唯有曾在苦難中爬起來的人,才會了解真愛的偉大,也才會更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
在這本書中,雖然凱絲是因為戴蒙的愛而開始走入人群,但我覺得她真正能無懼的重回人生舞台,卻是因為黛妲。在她受傷以後,她失去了所有的信心,當然也失去了對愛追求的勇氣。雖然戴蒙給她無盡的愛和支持,但她還是無法真正的敞開心胸,她只能接受,卻沒有辦法付出,因為她失去了信心。可是在黛妲失去餐廳後,凱絲利用各種方法想幫助她,最後,終於在對SEBSA的那場公開演講中,她看到了黛妲重新振作,我想在那一刻,她得回了自信,因為她終於也可以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她不是沒有用的人。因為這樣,她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她知道,只要她在乎的人也在乎她,而且永遠無條件的愛著她,那麼,就算其他人不喜歡她,那也無關緊要了。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頁面

訂閱 WRN 羅曼史讀書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