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 Sinclair 崔西‧辛萊兒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 閱讀更多關於Tracy Sinclair 崔西‧辛萊兒
- 發表回應前,請先登入或註冊
- 瀏覽次數:4608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丹妮爾.斯蒂(Danielle Steel)是全美最知名的作家之一。 她一共創作了84本小說,在47個國家以共28種不同的語言發行,印刷量超過590萬本。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iread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無論是言妍"美麗事物的背後",LH的"不再有淚"
還是這本"經霜的心 ",每看到母親失去孩子就
不過看不順眼的地方還是有--
富家女與窮小子天雷勾動地火的設計有點平庸,兩人愛得太急.
尤其讓我怒的是男方非常不負責任,快樂翻滾這麼多次都沒有避孕還敢回頭怪女方向現實低頭
,他自己向富豪自薦的行為就很清高嗎?
iread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老處女
老式的美國人
老古板的婦女團體
南北戰爭的淡淡煙硝味仍在男男女女間瀰漫
愛情卻慢慢燃燒起來
滋養出樸實的幸福
iread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好書本來要給五葉
因為劇情張力很足,老小姐的心理描寫細膩,
"性致"也很誘人
可惜快結局時,看到劇情出現抓姦的情節
雖然是男配抓男女主角,但心裡一陣不舒服
扣半葉
iread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背叛承諾比背叛愛情好?
書中有兩對背叛者
伊莉與傑夫我給予祝福,可憐的查理給予更多祝福
艾德這一對, ,
對我而言,結縭持家二十餘年的妻子比不上初戀的愛火就算了,但是妻子還活著就情不自禁,之後屍骨未寒就想熱呼呼的再婚 ,好可惡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出版過33本羅曼史、女性小說與一般小說的黛博拉‧史密斯是位作品暢銷全國、屢屢獲獎的作者。1996年的《我心已屬》(浪漫新典99)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目前至少有250萬本書行銷全世界。她稱她的書是「南方人家宏觀的浪漫故事」。
studyoma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這本書和其他史密斯的長篇小說一樣,讓我一翻欲罷不能,所以我很肯定,現在的Romance Age讓我大部分翻幾頁就束之高閣的,絕對不是我有問題。廢話少說,現在我嘗試來用自己的看法詮釋這書的讀後心得。
首先,史密斯把男女的幼年發展的感情很深刻的建構在藍色柳樹的題目上,而且他也很成功的寫出了柳樹枝的糾葛就像是柯莫兩家的牽扯。第二,他把藍色柳樹單一的題目作了一樹多枝的發揮,例如,瓷器,這一點非常吸引我,(至少,看羅曼史,我不覺得只是很單調的男女感情在發展或在打情罵俏,而是有點專業又可以當娛樂看過去的枝節,這也就是目前的羅曼史很難吸引我的原因,因為談情說愛每一本都有,但要深刻銘心的卻不多)亞德送莉莉瓷器,在莉莉變賣了瓷器之後,很快地又把瓷器買回來。在我看來,他希望擁有莉莉這個珍貴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要保住她,就好像他不惜一切代價要保住他家族的事業一樣;最後他修補了莉莉曾經打破的瓷器,幾乎如新一樣。另外例如柳樹,就有藍柳的歷史故事帶出兩家感情,瓷器又與藍柳有關。
再者,作者設定莉莉是一個藝術家(或類似藝術家的園藝設計家),她應亞德之邀設計的辦公大樓的柳樹。我讀過之前的讀後心得,也許有人認為亞德是有點軟弱的,這點我倒是持相反看法,我認為那只是一種「鋪陳主角在多年的事情發生的其中,逐漸使自己瞭解他最終的責任與夢想其實就是同一回事的『過程』」。一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他自己認為必須要去完成的目標與責任,在當時那樣的處境下,他認為他必須選擇的當務之急是挽救他家族的事業,那就是他的選擇,然而他的選擇對他不是公平的,卻是出自於他的意願。人生有許多很無可奈何的事,逼迫他必須要去違背他心之所向的選擇。坦白說,假如他太早擁有莉莉,就不會體驗到當莉莉結婚時,他心中的感受,不會體驗到當她兒子死去時,他對她的憐惜與心疼,當他幫助莉莉的丈夫,去建造那座橋而後發生事故時,他心中的痛苦,這痛苦是多層面的,他的妹妹,他摯愛的人的枕邊人,他摯愛的人的兒子,而那兒子,是他每年都會送一隻熊給他的那個小孩,而那玩具熊,在多年以前,他也曾送過給他心目中一直唸唸不忘的女主角,他視為珍寶的人,最終因為事故而失去了她平淡的幸福,但也因為這一連串的悲劇與亞德家人對莉莉的評價,讓亞德明白他在盡了對他的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之後,他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責任,他也有權力要去保護他所深愛的人,而在他瞭解這一點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沒有婚姻的束縛了,因為他的太太已經因病死亡,他也已經具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去為了莉莉對抗他深愛的家人。但要為了莉莉去對抗家人,我想對亞德來說也不是容易的。至於莉莉,我認為莉莉之所以能在18歲之後不再依賴亞德,不再對亞德有熱切的期望,也是因為亞德讓她失望,讓她覺得,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亞德是不能幫她的,甚至只是一點點安慰,都是那樣奢侈;以致於她改變了個性,變堅強、變得在某一些程度上世故、也變得對自己愛的人,能夠冷漠。但在本質上,莉莉應該是沒有變的,也可以說,她是偽裝出來,或者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不得不表現出來的一種防衛面具。有幾段情節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1.亞德對莉莉說,我知道我能(我想)保住什麼了,就是你和藍柳莊,他是無疑地無能為力,但是他還是想要用他的財富,他的力量,去留住當時無法屬於他的東西,對他當時眼下的責任與義務來說,莉莉和藍柳莊卻是他遙不可及的奢想。2.莉莉把瓷器摔破了,並且很傷心地說她不是存心的,瓷器將莉莉的手割傷了,亞德很難過,握住了那瓷器的碎片,也讓瓷器割傷了自己,彼此的血融合在一起,加強了他們之間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終究必須是要在一起的事實,以及他願意與莉莉一同承擔困境的程度。
我強調的是,一本小說的技巧或用字遣詞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讀了不能留存很深刻的一點什麼在心裡面難以忘懷,那就不是一本好的小說,閱讀不必須是一種享受,但必須是要讓人更能體會到那一點什麼的。我只能說,這一點,史密斯很成功,好的小說家不必去賣弄文字,但他必須要能夠足以世故到寫出動人的感情。過去我以為麥娜做到了,也認為他很成功,但我現在改變看法了,我認為史密斯實在是無人能比了,至於麥娜,因為他有他個人特殊的風格存在,不管他寫的是讓主角多傷心的事情,麥娜總有辦法用一種其他作家難以出其右的幽默的風格(令人噴飯的對話或情節)來結束,讓人又哭又笑;但史密斯不是這樣,所以在我個人心目中來看(不是不可能,但),應該是很難有人能再超越史密斯了。
再者,史密斯讓這本小說裡面的角色,都有很豐富的血肉,亞德的父母、亞德的家人、莉莉、以及買去莉莉家園的人等等,故事不是單一線路進行,而是多角色的生命同時在走他們的人生,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後我想說的是,林白當初在浪漫新典以前選書都很厲害,浪漫新典是編輯很糟,一本書可以刪到連讀者都知道在刪書,但選書仍有他的品質在。後來的Romance Age,雖然說已經保住了翻譯的質量,但是選書(個人認為)已經無法和當時經典和午夜場相比了。這本藍色柳樹,就見證了當初林白選書的功力,也難怪之前的林白留言版上,編輯會說:「(林白)要是錯過了寫得出藍色柳樹這本書的作者,是會遭雷劈的。」這句話了。只不過,這本書沒看過原文,不知道時間的交錯是否是作者刻意為之,還是林白有意為之,看的時候,有點錯亂,搞不清楚最後亞德和莉莉,到底是幾歲?幾歲又重逢
Vickie replied on 固定網址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
由 a88151 在 發表
查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