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商周宮崎駿的「根本哲學」

1 篇文章 / 0 新
VTR
離線
Last seen: 10 年 11 個月 以前
Quite a regular
已加入: 2005-01-06 22:26
轉載商周宮崎駿的「根本哲學」

[font=Helvetica]在yahoo打移動城堡找新聞,看到一篇1/24商周對宮大師的報導,很有意思,提供給有興趣的同協:

貼近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創作總部,深入探索「簡單就是力量」的成功心法拒絕擴張、拒絕外資、拒絕迎合潮流,唯一全力以赴的,就是極盡所能地專注本質、發揮創作能量。

十二月份的東京小金井市,看不到白雪紛飛的景致,只見金黃色的銀杏葉點綴著灰濛濛的天空,遠處的公園裡,意外地還殘剩著幾株秋天的楓紅。坐落在幽靜住宅區內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只有兩個巴掌大的招牌低調地藏在樹叢裡,稍不留意就錯過了。

但沒有人敢看輕這小小的招牌。就像一陣狂風般,吉卜力成立二十年來出品的十五部作品中,有九部穩居日本當年度賣座電影龍頭,不但是母公司德間書店的金雞母,也是日本動畫界的奇蹟。其中二○○一年上映的〈神隱少女〉,不但在日本締造三億美元票房)約等同〈魔戒首部曲〉的全美票房),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和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使得吉卜力的靈魂人物宮崎駿成為繼黑澤明之後,日本電影界無可出其右的新任教主,而宮崎駿與吉卜力也成為在全球動畫界,唯一可以與迪士尼王國相抗衡的力量。

滿頭厚實的白髮、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宮崎駿,比他的工作室還要低調。這位六十三歲的動畫界國寶很害羞,一看到外人就迅速低下頭走開。兩年前他在街頭被民眾認出,驚嚇後,竟然把一臉的招牌鬍子都剃掉了。

如果看到今天宮崎駿與吉卜力的成就,就以為他們一直有個世界級的目標、內部有著世界級的管理團隊,那麼你就錯了。一九八五年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從來不曾「打算」要讓自己偉大。

由宮崎駿和同樣是動畫導演的前輩高僁惘@同主持,當初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態,完全沒有雇用任何正職人員,每拍完一部動畫電影團隊就解散。一直到今天,工作室也只有一百三十位正職員工,大部分窩在三百三十坪左右的一號工作室裡,每天從早上十一點到晚上十點,有如小螞蟻般辛勤地作畫。

成功唯一關鍵
巨細靡遺做出最高品質

「策略」、「求變」、「獲利」這幾個字從來不在他們的字典裡。從一九八四年〈風之谷〉一炮而紅開始,宮崎駿的作品風格,一直是深刻而不花俏。而吉卜力的企業目標更是出人意料的簡單,甚至放在今日的世界還有點八股!吉卜力工作室總裁鈴木敏夫說,吉卜力的電影必定是「有趣而有用」的,它要傳達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讓觀眾有所啟發、對人生有幫助,這個方針二十年來從沒有變過。

「吉卜力二十年來成功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以巨細靡遺的態度做出最高品質的作品。」不到一百六十公分高,臉頰削瘦、蓄著灰白色短鬚的鈴木敏夫說。

對人類的關心
視為作品最重要的靈魂

身為吉卜力工作室總裁,鈴木敏夫卻經常率地性踩著一雙日式夾腳拖鞋出席公眾場合。吉卜力的兩大靈魂人物個性互補,宮崎駿內斂而害羞,鈴木敏夫則是隨性而幽默,但兩人對於工作室的理想和堅持絕對一致;他們都是回到「根本」的人。

宮崎駿特別強調原創精神,完全不以市場、獲利為考量。因此,吉卜力拒絕製作粗糙的電視版卡通、拒絕將賣座片再拍續集、拒絕迎合商業通俗內容、也拒絕擴張工作室規模以及周邊商品收益。

因為拒絕,吉卜力所有的力氣都全然貫注於作品上,「電影這東西不是賭博,做得努力、做得好自然會有收穫。」鈴木敏夫說,整個工作室九○%的人力、九八%的時間都只做一件事,就是製作動畫。

從日本鬼才動畫導演押井守的比喻,更能清楚吉卜力的內在面貌。押井守說,吉卜力就像是克里姆林宮)前俄共的政治行政中心),宮崎駿是共產黨主席,而鈴木敏夫無疑就是KGB)前蘇聯情報局)的首腦。意思是,他們對於想做的事情非常威權。工作面的宮崎駿對員工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兇,他曾經把自己畫成一隻兇惡的大肥豬,拿著鞭子鞭打四隻小豬,要牠們趕快畫畫。

不過,管理面雖然威權,吉卜力作品創作的本質卻是來自於生命;宮崎駿藉由自己的人生經驗、敏銳纖細的個性,把「對人類的關心」當成是作品最重要的精神。

一九四一年出生的宮崎駿,從小就是個非常喜愛畫畫的孩子,他創作的許多片子主題都涉及戰爭,這與幼年的成長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連。

「空襲!快起來!」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日一大清早,年僅四歲的宮崎駿在爸媽的驚呼聲中醒來,美軍迫擊機對日本發動攻擊,當天宮崎一家的居住地東京宇都宮市被投下大約八百噸的炸彈。爸爸一把抱起宮崎駿,而七歲的哥哥則被叔叔拉著手,一家人匆忙往屋外逃跑。
炸彈燃燒引起的沖天火光,籠罩了整條街道。叔叔迅速開來小貨車,接了宮崎一家人急駛離去。就在車子開動不久,忽然車窗被一隻手用力拍打,只見鄰居抱著小男孩,邊跑邊拍打著車門呼救,但是車上已經擠滿宮崎一家,實在沒有空間再容納任何人。就這樣,宮崎駿透過車窗,回頭看著那對父子的身影漸漸落在車後,而淒厲的呼喊聲卻依然迴盪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這一幕撇下鄰人的畫面一直深印宮崎駿的腦海中,久久不去。戰後的日本陷入資源匱乏的重建時期,宮崎一家因為經營飛機工廠,並不愁吃穿。這樣的幸運,卻經常令宮崎駿感到矛盾。尤其有些同學的家被夷為平地,只得住在防空洞裡;甚至有人已經變成孤兒。種種情形都讓宮崎駿感到難過:「為什麼這世界上要有戰爭?」

持續以來,包括〈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及新片〈移動城堡〉等作品,都是因為宮崎駿看到世界上有太多不愉快,包括戰爭、環保、教育央A透過影片,他要大家都能看到希望,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繼續生存和探索。

宏廣動畫董事長王中元分析,西方動畫只在乎逗小孩開心,而日本動畫更是以暴力、血腥和性為主流題材,相對之下,宮崎駿強烈的哲理和思想,讓他的創作深具人道關懷和啟發性。

也因為不走主流路線,宮崎駿一九六三年出道,進入東映動畫工作後,有長達八年的時間,只能擔任動畫助理、每個月拿不到二萬日圓的微薄薪水,因為企畫案不斷被打回票,始終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直到獲得前德間書店總裁德間康快賞識,才得到資金讓宮崎駿拍攝「風之谷」。

從大學畢業開始苦熬了二十一年,電影上演時,宮崎駿已經是個四十三歲的歐吉桑了。

政大科管所所長李仁芳形容,宮崎駿是位「作家性」極強的人,神經纖細而敏感。與客人說話過程中,有人不小心將一疊畫稿及書掉下地板的聲響,都會驚嚇到他。宮崎駿對作品的挑剔也和個性一樣細膩,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必須依照當時人物的情緒、故事情節繪製,一個角色出現多少次就得畫多少次,無論如何不重複使用。即使只是群眾,宮崎駿也要求必須畫得個個面目清晰,一點都不馬虎。「我花一億可以拍出來,他就要用到五億。」早期和宮崎駿合作過〈魯邦三世〉的導演大塚康生這樣說。

吉卜力精神
以最後豪賭心情創作

「巨細靡遺的態度遠勝過任何高明的行銷手段,」鈴木敏夫用這句話來詮釋吉卜力的工作精神。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都抱持「這可能是最後一部片」的心態,因此每次都是投入全部的資金和人力,視為最後的一場豪賭,製拍作品時總是不計成本。

以宮崎駿顛峰之作〈神隱少女〉為例,兩個小時的片子總共畫了十一萬張手工稿,平均一秒鐘用掉十五張手稿。鴻鷹動畫媒體事業部總監劉善群分析,在美國,一部二十二分鐘的卡通大約需要畫一萬兩千張圖;由日本現代動畫之父手塚治虫首創的畫法,更是極盡可能地節省畫圖,透過把人物喜怒哀樂表情固定化、或者多用慢動作等技巧,還能把手稿降到四千張以下,做到快速產出。而宮崎駿一部片子需要的手稿量比美國動畫多出一倍,甚至比日本電視卡通的手稿多出四倍。

吉卜力美術館曾經在〈神隱少女〉獲獎後展出這些堆得像座小山的手稿,其中,台灣迪士尼總經理曾文泉印象最深的一張手稿,是俯瞰鍋爐爺爺房間的榻榻米。除了榻榻米上頭密密麻麻的紋路清晰可見,就連磨損的質感也畫得難分真假,「我從沒見過畫得這麼漂亮的榻榻米!」曾文泉讚嘆,但是看過片子的人幾乎都沒注意到有過這一幕。那十一萬張的手稿,在動畫中只是瞬間閃過的畫面,但他們卻當藝術品般的講究。

又如在〈魔法公主〉後半段,阿西達卡舉刀把追兵的手砍了下來,這個大約兩秒的畫面,以日本電視動畫的表現手法大約只要八張圖,但在宮崎駿手上卻用掉五十張。事實上,這個鏡頭也是經過四個人一再修正、重畫過四次,從設計到完稿,可能畫了超過一百張手稿。

現代動畫科技
動搖不了宮崎駿的理念

即使現代動畫技術因為資訊科技而大為精進,宮崎駿也從來沒有被技術動搖過他要求的本質。雖然吉卜力早在十一年前就陸續開發電腦動畫技術,已經六十三歲的宮崎駿至今仍堅持自己手工繪圖,甚至就算採用3D動畫,宮崎駿也要看起來像是2D的效果。宮崎駿長子宮崎吾郎表示,父親重視過程更勝於結果,人文色彩強烈的作品,唯有透過親筆描繪才能呈現出人味和藝術性,這絕非電腦3D動畫所能取代。

偉大源自於細節的累積,宮崎駿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氛圍,不僅因為他的創造力和畫工,更因為要求作品中的景色和音效都要非常真實,才能一氣呵成。吉卜力的資料室裡頭,書籍占滿整面牆壁,舉凡植物、歷史、生物、日本各地飲食文化、童謠、童書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是電影細節考究的依據。

宮崎駿非常重視實地勘景,吉卜力第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魔女宅急便〉,當中漂亮的歐洲城市景色,是他自己累積數年走訪歐洲觀察的結果。而新作〈移動城堡〉呈現的歐洲城鎮和城堡,宮崎駿也在兩年半前要求工作人員到德國、法國去勘景,藉由觀察歐洲大小城市的各個細節,去空想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感覺。

音效部分,他派出三位音響部門人員花了一個禮拜遠赴歐洲收音,為的是呈現歐洲所瀰漫的空氣感。包括在石頭鋪成的街道上,會反射人說話聲音的效果;以及在日內瓦附近的湖畔錄製電影中星之湖的聲音等等。為了累積種種細節,宮崎駿是出了名的慢工,一部電影從創作到拍攝完成短則兩年、長則五年,還經常錯過了原本排好的旺季檔期。

做為日本唯一一家只做電影版長篇動畫的工作室,兩、三年才出版一部片子,財務負擔其實非常沉重。更嚴重的是宮崎駿年歲已大,生產能力下降,對整體工作進度影響很大。鈴木敏夫說,外界認為吉卜力一定賺翻了,當然有幾部電影的確很賺錢,但因為吉卜力是德間書店旗下事業部,已經過世的德間康快更是吉卜力的恩人,所以這些錢都幫助德間還債去了。

賺錢未必幸運
不怕失去才能不斷挑戰

談到金錢觀,一向活蹦亂跳的鈴木敏夫表情瞬時嚴肅,他表示雖然拍片必然要能回收,畢竟有這麼多員工的薪水要付,但目標絕對不是大賺錢。「一諵H賺了錢腦袋就會發脹,但是我不會,因為我有﹃正氣﹄)有理智而冷靜)。」鈴木敏夫說,在日本人的想法裡,錢越多就越不
幸,身無分文的話反而沒有任何負擔;因為不擁有所以不害怕失去,才會不斷去挑戰新的東西,這是吉卜力成功的一大關鍵。

鈴木敏夫甚至說:「吉卜力哪天失敗的話,肯定是因為公司規模擴大,」公司變大最受影響的一定是電影品質,因為每一部電影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做,不可能同時可以做出一部以上的好作品。

宮崎駿對於商業化的想法也和鈴木敏夫相當吻合。續集電影通常都是票房保證,但他就是不
走續集路線;電視卡通簡單又回收快,宮崎駿也不做。開幕超過三年的吉卜力美術館,已經是東京非常熱門的觀光景點,但宮崎駿堅持每天入場人次不超過兩千五百人,因為人少一點遊客才能好好參觀。

吉卜力絕對有賺大錢的條件,尤其是周邊商品這個大金礦,偏偏宮崎駿硬是把錢往外推。事實上吉卜力一開始根本沒打算做周邊商品,一九八八年上映的〈龍貓〉票房失利,兩年後一家玩具廠商說服吉卜力製作龍貓填充玩具,竟意外幫助〈龍貓〉打消了赤字。

不忘根本立場
讓孩子內心歡喜的電影

嘗到甜頭並沒有讓他們紅了眼,「吉卜力不曾、將來也不會,為了銷售周邊商品而改變創作角度。」鈴木敏夫說。根據統計,一部賣座的好萊塢電影,周邊商品所衍生出來的收入將是總發行收入的三倍。以〈神隱少女〉全球賣座三億五千萬美元來看,周邊商品至少可以有十億美元收入,但事實上吉卜力做了一億二千萬美元,只有票房的三分之一。而全日本卡通周邊商品市場一年已經超過兩兆日圓,吉卜力這個大品牌在當中也只占了千分之五。鈴木敏夫強調,從沒有想過為了行銷到世界各國而修改題材,能讓日本人看了感興趣,這樣就很高興。「我們甚至連日本年輕人怎麼想都不清楚,」鈴木敏夫說,更不必說是海外市場。

「這個國家已經有太多賺孩童錢的商人了!」宮崎駿曾經說,幻想對小孩是必須的,但太多假想的東西圍繞在身邊,只會衍生弊害!他也常反問:「既然有時間看〈龍貓〉,卻不知道對豐富的現實又能體會多少?」也因此,即使迪士尼一再希望得到吉卜力商品的海外授權,宮崎駿始終不答應。這不單純因為想專注在作品,而是他只希望作品能幫助小朋友認識並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不是藉著孩子去賺更多錢。

談到作品,宮崎駿曾說:「我的作品描繪的是現今日本孩子的現實,我想製作能讓孩子發自內心感到歡喜的電影,絕對不能忘掉這樣的根本立場,如果忘掉,工作室就滅亡了!」

回到根本,專注本質、堅持拒絕被金錢沖昏腦袋,吉卜力與宮崎駿的成就,絕對不只是動畫,而是來自更深處的初心,這已經超越動畫的層次了。(CC版主 sorry滿長的 不過還滿精彩的...)

[/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