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擊KO美國羅曼史作家協會的「蜜蘭案」

先說結果:美國羅曼史作家協會(Romance Writers of America,RWA,以下簡稱曼協)在四月二號發布公告,為他們不當處置關於蔻特妮.蜜蘭(Courtney Milan)的倫理申訴向會員道歉。針對蜜蘭的申訴與懲處全部撤銷,曼協也將正式去函向她致歉

去年八月,蜜蘭在推特上抨擊羅曼史作家凱瑟琳‧琳恩‧戴維斯(Kathryn Lynn Davis)的作品有種族歧視色彩。因為戴維斯受雇於另一位羅曼史作家蘇珊‧提斯戴爾(Suzan Tisdale)創立的出版社,而且她們三人都是曼協會員,於是戴維斯與提斯戴爾聯合向曼協申訴,指控蜜蘭這麼做違反協會的職業倫理守則,傷害同行事業(戴維斯聲稱蜜蘭害她損失了三本書的合約)。曼協倫理委員會在審查後做出裁決:蜜蘭的會籍吊銷一年,終身不得擔任總會或分會的任何管理職。

裁決結果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三號曝光,即使美國正逢耶誕假期,這件事還是在羅曼史圈子引發強烈反彈。曼協理事跟會員不是辭職就是退會,後來又有會員發起連署並迅速收集到超過門檻的簽名,要求不當操縱審查過程的協會主席戴蒙‧史威德(Damon Suede)下台。史威德迫於壓力在今年一月離職(ps.史威德本身是男同羅曼史作家)。

除了退會潮,作家跟評審也紛紛退出今年的RITA獎,各大出版社陸續宣布不出席曼協年會,導致曼協不得不在一月初宣布停辦 RITA獎一年。更糟糕的是,很多曼協分會甚至因此解散,而這些組織曾是羅曼史作家的重要支持。

到了二月份,剩餘的曼協高層幹部也集體辭職,協會高層至此已完全無人留任,所以曼協在三月份舉行特別選舉,重選出主席與重要幹部。撤銷蜜蘭案就是新任理事會全票通過的決議。

圖片:事件主角蔻特妮‧蜜蘭(左)與凱瑟琳‧琳恩‧戴維斯(右)。出處:AP/FACEBOOK

這次申訴事件究竟起因何在呢?

蜜蘭本身是知名羅曼史作家,也積極提倡產業的多元平等,如果讀者有在追蹤她的網路動態,應該知道她對各種歧視現象多麼直言不諱。看在有志一同的人眼裡是大快人心,不欣賞的就覺得她是正義魔人了。(ps. 目前蜜蘭的作品只有《棋逢敵手》出了繁中版。)

不過,為什麼蜜蘭會針對戴維斯?起因是當時羅曼史圈子在議論一則業界新聞:提斯戴爾成立羅曼史出版社,並且聘用蘇‧葛林蕭(Sue Grimshaw)為負責選購書稿的編輯。嚴格來說,葛林蕭才是引爆點。葛林蕭曾長年擔任美國大型連鎖書店的羅曼史採購,也就是讀者能在整個通路看到、買到哪些書,葛林蕭這類採購負責人握有決定權,而這類掌握重要關卡的職位就是所謂的「守門人」(gatekeeper)。

葛林蕭遭人質疑的地方在於, 她擔任連鎖書店Boulders的羅曼史採購時,似乎無視(甚至是支持)Boulders有種族歧視嫌疑的作法,例如以黑人為主角的羅曼史被歸類在非裔主題書區銷售,而不是羅曼史書區;這兩類書籍的熱門程度差很多,這種分類等於是先入為主地認定黑人羅曼史是小眾書種,使它們無法與其他羅曼史擁有同等的曝光與銷售機會。還有人注意到,葛林蕭個人在推特上按讚的很多推文是在攻擊移民、支持白人至上主義(她在被曝光後立刻把這些按讚消除)。所以說,葛林蕭本人或許沒直接發表過種族歧視言論,但她的行為紀錄頗為可疑。後來提斯戴爾也出面為葛林蕭辯護。

蜜蘭自然沒有在這場論戰中缺席,不只公開指稱提斯戴爾與葛林蕭就是種族主義者,也透過推文爆料:除了葛林蕭,提斯戴爾出版社雇用的另一名編輯——也就是戴維斯,還寫過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小說。蜜蘭貼出戴維斯1999年出版的Somewhere Lies the Moon片段,標示出小說中對華裔女性的刻板描寫,並且嚴詞批評。接下來發生的就是申訴與後續風波啦。(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圖片:被蜜蘭點名種族歧視的戴維斯小說:Somewhere Lies The Moon。

曼協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要這麼在意它的決定?

說到這裡必須介紹美國曼協。美國曼協在一九八〇年成立,說來諷刺,協會成立的初衷是抵抗業內歧視,創始人薇薇安,史蒂芬斯(Vivian Stephens)還是非裔女性。在當時的出版業界,經紀人、編輯、知名作家多為白人男性,以女性為主的羅曼史創作圈備受鄙夷。史蒂芬斯是羅曼史編輯,她認為羅曼史作家應該團結互助,於是與幾位作家共同創立曼協,首屆理事會的族裔組成也相當多元,黑、白、拉美裔都有。

曼協的成立趕上羅曼史市場在八〇年代的蓬勃成長,協會規模迅速膨脹。曼協在全美各地都有實體與網路分會,協助不計其數的作家爭取權益、建立事業。如今羅曼史是美國最暢銷的類型小說,曼協有將近一萬名會員,協會頒發的RITA獎也是重要的榮譽與指標。

所以曼協對整個外曼產業的發展舉足輕重,反過來說,如果這個組織有任何不公,成千上萬的作者與讀者也會被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這類組織與「守門人」的舉措會受到比一般人更嚴格檢視,因為他們擁有左右整個體制的決定權,而體制的力量比個人大太多了。

圖片:美國曼協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左一是創始人薇薇安‧史蒂芬斯。出處:Browne Popular Culture Library推特帳號。

為什麼這次裁決結果引起公憤?

看到這邊,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件事是茶壺裡的風暴,再說網路上一天到晚都有論戰,一定也有人覺得蜜蘭與她的支持者小題大作。那麼,為什麼曼協這次的裁決會引發強烈公憤呢?主因有二:

原因一:申訴審查過程不透明

這邊有一個內幕:其實曼協高層接獲針對蜜蘭的倫理申訴時,蜜蘭就是倫理委員會的主席(當時她已經擔任曼協四年的幹部,在遭到申訴前剛獲得曼協頒發優良服務獎),蜜蘭等於身兼被告與判官,有利益衝突。簡單的解決方法是讓蜜蘭迴避這次申訴審查,交給其他倫理委員負責即可,奇怪的是,曼協並沒有給蜜蘭迴避的機會,而是要求蜜蘭辭職——蜜蘭也很乾脆地辭職了。

接下來更怪的是,曼協高層沒有讓倫理委員會的其他人知情,而是另外成立一個倫理委員會專職負責蜜蘭案。這個新委員會的成員身份與人數至今都是個謎。等蜜蘭案裁決結果在網路上傳開,很多原本倫理委員會的成員才知道:什麼,原來有人申訴蜜蘭啊!也就是說,接獲申訴的曼協高層根本就是未經正當程序徇私解決,無法公正地代表會員,因此失去公信力。(曼協後來雇用外部法律事務所調查這次事件,調查報告指出整個申訴審理過程漏洞百出,曼協原本的倫理守則也有很大改進空間。

原因二:羅曼史業界長久以來缺乏多元性

另一個原因,或許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羅曼史業界長久以來確實缺乏多元性,少數族裔的創作很難出頭。根據近年的調查,曼協有高達九成的會員是白人,市面上每100本羅曼史大約只有8本出自少數族裔作家。在2019年以前,從來沒有黑人作家得過RITA獎,而羅曼史少數族裔作家的平均收入不到白人作家的一半。在日益強調多元共容的現代社會裡,這樣的產業現況委實令人尷尬。曼協雖然對業界有很大影響力,是否還能代表全體羅曼史作家?

例如,曼協的會員這麼「白」,或許不是因為少數族裔作家真的比較少,而是惡性循環的結果:或許他們怕自己格格不入,也可能擔心曼協偏坦白人而不會公允地評價他們的作品,最後選擇不參加。知名外曼非裔作家貝芙麗‧詹金斯(Beverly Jenkins)、越南裔作家黃海倫(Helen Hoang)就拒絕讓自己的作品參加RITA獎。

在這次申訴事件中,積極倡議多元共容的蜜蘭被重懲(蜜蘭本身又是中美混血),讓曼協的偏頗立場昭然若揭,所以曼協這次真是踩到種族議題的大雷。

不過說到底,其實整個美國出版業就是很白,羅曼史只是縮影。白人(不計拉美裔)在現今美國整體人口中佔大約60%,而美國出版界從業人員的白人比例高達近80%。當然這樣的成因很複雜,追根究底又是整個國家的種族問題遺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Publishers Weekly這篇文章

 

曼協除了道歉還有什麼補救措施?

蜜蘭看來在這次申訴風波中獲得最後的勝利,不過這次事件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不僅僅是因為偶發的個人恩怨,癥結還是業界長久缺乏多元性。這裡還只討論到種族,性傾向等其他議題又是大哉問了。曼協在四月份的道歉啟事中也承諾會致力於改善內部規定、重建會員的信任,而這只能靠後續作為來驗證。至於RITA獎預計在明年繼續舉辦,一併評選2019與2020年作品,不過曼協將重新思考獎項形式與評選方法 ,到時可能會以很不同的面貌出現。

 

***

最後我想到的是,走筆至此檢討的都是業界人士,不過在市場另一端的讀者不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羅曼史的讀者是否也比較「白」,或是比較偏好白人作家與白人主角呢?然而這也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如果讀者偏白,可能是因為羅曼史取向很白,無法吸引少數族裔讀者的閱讀興趣,或是少數族裔也被訓練得偏好「白系」作品,然後就更沒有作家投入不同的創作……諸如此類。

所以我也不免好奇,對WRN的同學來說:

你們想過外曼為什麼「很白」嗎?你們會介意這件事嗎?

你們讀羅曼史的時候會不會在意書中主角的族裔或膚色?外曼是否曾經出現令你印象深刻的非白人角色?

你們有沒有讀過主角不是白人的外曼?(吸血鬼、精靈這類非人族裔先不算啦)

當然,美國的種族與社會背景跟台灣很不一樣,台灣讀者肯定有不同體會,而且現在問這種問題恐怕讓人不容易回答。就算我們對非白人角色的故事有所遲疑,或是根本沒想過這問題,公開講出來好像有點歹勢吼!不過我們偏好白人主角跟作者,甚至不喜歡讀非白人為主的外曼,就像前面的推論,多少也是因為種種背景因素而「被養成」的口味,所以這邊只是邀大家來想一想,沒有批評的意思。如果大家發掘到跟少數族裔相關的外曼作品,也請跟我分享哦~

我有想到一本!給大家猜猜看:

提示一:是一本有點年代的當代羅曼史。

提示二:男主角是混血兒。

提示三:嗷嗚~~~嗷嗚~~~

部落格分類: 

回應

這議題會想到最近的BLM和SJW。美國有八成的白人(含拉美),黑人13趴,剩的就其它印地安、亞洲大洋洲這些。這樣來說,出版業白人佔八成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照理說大部份的小說以白人社會來寫是正常,但黑人小說會少到小於10趴,應該就是有閱讀市場結構的關係了。美國本來就是個資本主義市場,不像中國那樣嚴厲控管出版品,覺得會導致這樣的情況應該還是市場導向吧?是說因為政治正確就要插手讓市場多出黑人小說,那和中國強制管理出版市場有什麼不同?回歸作品本身的好壞和市場接受度不是比較好嗎...。

我倒是覺得現在的戲劇圈已經走火入魔到一個詭異的地步,在古裝福爾摩斯的時代插進黑人武術大師茶館老闆,女子學院裡有黑人亞洲人同學...是說平衡種族議題變成改歷史也太誇張。

族裔和膚色不是什麼問題,但每個人都有偏好的時代類型吧,像我愛看古裝女僕,只要給我古裝女僕就可以了。不過英國古代黑人本來就超少的,硬要弄黑人是在哈囉?若是非洲有古裝女僕我也想看看會是怎樣的內容,但黑人作家好像也沒有在鑽研這個領域的?美國古裝女僕反而不太喜歡看,覺得沒文化(咦)。

另外我記得內曼有原住民、新住民主角的,現代的就是了。現在在台灣講種族主義應該是新住民的問題比原住民大了。

https://www.facebook.com/AuthorJuliaQuinn/posts/10157735532647054

剛好看到這則貼文~跟我們這個專欄的議題相符合

同時也跟現在美國時事同步

我喜歡JQ的回應跟她的對策

諾拉姨對這個議題的回應也相當得體跟尊重

對種族議題相關的羅曼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看~

這幾個作家都是種族議題的羅曼史的好手~經常被推薦的~

 

feed me books, that's all i need. 

哇,謝謝大家的回應!其實我也是為了寫這篇文章才知道事件背後有那麼多眉角,資料愈查愈多,到最後有種坑愈挖愈大的不祥感,我也寫得有點戰戰兢兢啦。😅

看了你們的想法,讓我回想到我讀過的一些文章跟討論,因為光是講蜜蘭案已經篇幅頗長,所以最後都沒有納入,這邊就當作番外篇聊聊~

讀小說還要去想社會議題,有時是有點累,況且政治正確的作品未必就是佳作,每個人的「正確」也不盡相同。而且從大家的回覆看得出來,角色或作者的族裔不會是讀者的唯一重點。此外,追求小眾人設可能只是獵奇,未必是關心少數族群,遑論我們可能看不出刻板或歧視描寫。不過我可以理解有人會想爭取他認為更公平的環境,每個人也都有爭取的權利。我很推薦衛報的這篇專題報導:Fifty shades of white: the long fight against racism in romance novels. 文長慎入,但我覺得很好看!詳細交代了羅曼史業界整個種族議題的脈絡,有些案例讀來很令人動容(有少數族裔的讀者看到終於有羅曼史寫出他們的故事,哭著感謝作家)。

看到Jamie的留言讓我想到,我在蜜蘭案不久後剛好讀了Helen HoangKiss QuotientBridal Test,就外曼來說是蠻特別的閱讀體驗~那種感覺不只是人設「很新鮮」,而是作者對亞斯伯格症和移民心路歷程的描寫有觸動我!再加上後來寫了這篇文章,我是覺得以前不知道也罷,現在我很樂意去嘗試比較小眾的作者或作品。例如華裔作家Jeannie Lin(她寫了很多唐朝的歷史羅曼史...這該說是「外曼」嗎?XD)Jackie Lau,非裔的Beverly JenkinsAllysa Cole,南亞裔的Alisha Rai等等,我後來發現她們的作品都有很多好評,讀過再來跟大家分享心得~

另外就是,例如Helen Hoang本身是亞裔+亞斯伯格症患者,寫這類故事真是捨她其誰,可是我也想到有句英文俗語的大意是「好的作家把自己的故事寫得精彩,偉大的作家把別人的故事寫得精彩」。我想作品是否出色,最終還是看作家花了多大功夫準備資料、鍛鍊技藝,未必只憑出身就比別人更有資格寫某些主題或一定寫得更好。反過來說,真有心寫不同族群的故事,只要盡力做功課,應該還是能寫得使人服氣。

在蜜蘭案的網路討論中,有羅曼史作家在某網站匿名留言說,她其實很怕寫非白人的角色,要是被人揪出不妥放到網路上公審,她的寫作生涯就完了。結果有很多人回覆:作家本來就有義務做足準備,而且這些事情可以學哦!例如Writing the Other開設了很多課程,目的就是促進作者的文化敏感度跟族群理解。除此之外,作者也可以在出版前請少數族群的試讀者協助確認。總之,對他者的刻板印象難免,有時我們還根本不自覺,不過這類問題有實際改善方法可以嘗試。

寫這篇文章讓我學到很多呢~也謝謝你們的回覆哦~我個人看的書有限,有大家分享果然更豐富!

L'insulaire

2018年的暢銷書The Kiss Quotient作者Helen Hoang本身有越南血統

The Kiss Quotient 男主角是越南混血 ( 忘了混哪個種族)

第二部作品The Bride Test 講類似越南契約新娘的故事, 還沒看完..............

作者會代入非白人在美的生活情況, 好的不好的都有, 但書寫得好, 就很受歡迎

角色是甚麼膚色, 只有文字的書應該影響較小, 如果是電影的話, 小聲說Halle Berry /Denzel Washington 我可以, 但Lupita Nyong’o (電影《自由之心》) / Don Cheadle (Iron Man 2) 我就不行了........

 


~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Frank Zappa~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感謝郎同學的專題報導 +10000!

真是茅塞頓開

這次風波果然不只是一本舊小說的幾個不合時宜的形容詞而已. 這真的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 我一面看文章, 一面想到前HALLMARK 頻道之前被批評沒有給予少數民族為重點的影片足夠的時段. 是市場比較喜歡看白人談戀愛,因此主流的羅曼史和電視都以白人為大宗;還是因為觀眾沒有足夠的機會接觸非白人小說/電影所以非白人的藝術在市場上受抑制了?

對於電視台/出版社而言, 從生意角度來說, 他們不可能時時破舊立新, 還是需要一定的規律去維持銷量. 羅曼史通常都有一定的套路甚至選字,  消費者要求新鮮感, 也同樣要對於小說一點點熟悉感. 流行曲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續集電影也是一樣. 內容提供者因此自然會一直回去他們的成功舊路. 畢竟,也是一場生意, 穩賺不賠的心思誰都有之.所以白人為主角的小說為主流也可以視之為業界保守的表現.

非白人的羅曼史小說的書區處理還有那位守門人有鼓勵種族歧視這二事個人覺得很重要.兩者都是人為操縱以直接影響銷量, 因為銷量低,就可以合理化說成非白人說成不受歡迎繼續忽略. 羅曼史,不論什麼題材,都該有平等機會的.

我們作為讀者, 又會不會因為主角白不白而拒看? 個人經驗是, 小說看不見皮膚顏色, 最多就是封面有看到主角來自哪個國家或者年代. 老狼也是我愛看的LH 小說之一.人種不重要.重點是故事好看. (曾經有熱門小說我看了最初幾章就放棄, 因為它老是說男主角很帥卻又沒有好好形容帥在哪裡, 詞彙之有限令我無法投入那個世界只好棄書) 我承認非白人的小說接觸不多(可能真的是因為書區裡看不到). 希望這次事件可以令更多不同題材的羅曼史浮上水面帶給讀者新體驗.

我的雷點反而是為了模仿不同階層的人的說話而把一堆英文拼字文法打亂. 每次看到這種表達方法我的腦子也快要燒壞了, 要想盡辦法在腦內把文字重排以明白其意. 如果出現一兩次還好, 整篇對話都這樣搞我都快抓狂了. 畢竟,我只是看羅曼史而已, 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嗎.

 

感謝郎同學的專題報導~:D

外曼的話,有看過印地安人血統的主角,黑白混血的主角,拉丁裔的主角,不過還真沒看到全以黑人當主角的羅曼史。

台灣的言小,有原住民血統的主角,但著墨不多,只寫了外貌上的差異。以言小的篇幅來說,也沒辦法寫太多其他的東西

 

My grading standards
5: must-have             4: recommend      3: kill time
2: save your money    1: did not finish

但是老狼算是現代羅曼史嗎? 算是有點民初那樣的意思的羅曼史,我不知道該不該算現代~~~

我記得我看過一本男主是黑人的,好像是系列書裡的一本,但是到底是哪本不太確定了!
印地安人或印蒂安混血的好像比較多,黑人(就算是混血黑人)的小說都比較少!

我的感覺是白人為主角的多其實還有個原因,白人作家比較多,就像華人非要寫日本人為主角的台言我看著看著會出戲,不夠深入該族裔的生活的時候,寫出來的文章會怪怪的! 白人寫黑人也許也會有點這種狀況, 畢竟寫文章多少會帶入一點自己的生活吧!
種族歧視無所不在,其實就算是看起來很沒有歧視的加拿大,種族歧視還是隱隱含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種族不同,真的很難完全沒有歧視ˋ,但是白人至上主義就太過分了!還有,把非裔小說家的羅曼史放到非裔文學是甚麼鬼?按照這個邏輯,華裔作家的不該放到中國文學去了?

謝謝郎淑蕾的文章!

我看過的羅曼史中,非白人的男主角,目前只想到的三本:

喬安娜‧林賽的《公爵夫人》(男主角是白人與印第安人的後代)

珍娜‧泰勒的「灰鷹的情人」三部曲,男主角是印第安人

茱麗‧嘉伍德的《粉玫瑰》(這好像是中短篇小說),男主角是黑人

感謝郎淑蕾整理這一篇重量級文章,看得好過癮!獻上無限個讚:D

我想到的是黛安‧柏瑪(Diana Palmer),她的《獵人之愛》(Hunter)、《心太狂》(The Savage Heart)兩本作品的男主角都是印地安人,都對白人女主角不敢愛,但想享的福利也沒在客氣的,看得我氣得牙癢癢。

我第一個想到的也是Pamela Clarea耶。

i-team第四部Naked edge,女主角Katherine就是印第安人。
另外colorado high country 系列,tempting fate,男主角Chaska是印第安人,女主角Naomi是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

 

走自己的路  唱自己的歌

最後的猜謎是在說LH的老狼嗎? 

說到羅曼史的刻板印象就是中年白人婦女在去TARGET買菜的時候順便放進購物車裡等回家做完家事再看的SOFT PORN,所以男女主角就算有除了白人以外血統都是用來增添異國風情的吧... 就算是奇幻羅曼史那種不是人(?!)當主角的外表描寫還是一樣大多是高加索人為主

WRN有新的專欄冒出來我都會一一啃完,因為真的很珍貴。

謝謝郎淑蕾童鞋用心整理的這篇報導,一一揭開前一陣子的美國曼協的大地震內情。突然很懷念以前有童鞋都會時不時為我們帶來英美外曼的八卦或認真的新聞,讓我們埋在書裡的同時也能感受一下大環境的動態。

郎童鞋拋出來的幾個問題我有想一下,如果是翻譯的書,真的很少有白人以外的種族出現。但是因為我有在看原文書,所以稍微有接觸到幾個,不過說真的,除非是書中特別把種族差異的問題提出來當成議題,不然沒有特別的感覺主角種族差異有甚麼關係。Courtney Milan很早期就在寫多元的羅曼史,我第一本接觸到的就是 Talk Sweetly to Me,黑人女主角跟白人男主角的戀愛故事。好看得不得了。

然後我喜歡的LMR也寫黑人主角的故事,Pamela Clare因為他之前當記者的關係,也特別會寫印地安主角的故事,都非常好看呢!

羅曼史中的白化現象,其實應該是反映整個英美社會,主流影視本身就是超級白化。雖然說最近已經有些不一樣了,不過我們得承認可能要到達真正的多元,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比如觀眾要不要買帳007的龐德由黑人來演出,光是消息放出來就一大堆一大堆的"討論"。由此就可以知道,路還很漫長吧。

 

feed me books, that's all i 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