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a Roberts 諾拉‧羅伯特

3.30769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3.3 (13 人灑葉)
主要譯名: 
諾拉‧羅伯特
其他譯名: 
娜拉‧羅伯特
娜拉‧羅勃特
羅娜‧露貝茲

Nora Robert(諾拉‧羅伯特),同時也以J. D. Robb( J‧D‧羅勃)為名,出版(未來)懸疑羅曼史。
前往J. D. Robb( J‧D‧羅勃)作家頁→http://www.wrn.tw/content/writer/9846

共有 289 篇評鑑,這是第 181 - 185 篇

0
尚未灑葉
雖然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陳腔濫調,
但是,娜拉姨就是娜拉姨,能把這種大家寫爛的劇情寫得讓人好比身歷其境,腦袋中一直有畫面出現呢!!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看到書前的簡介,一點也沒興趣看這本書。

因為愛極了娜拉姨,就先將她的中文書全部買全,不好看再說。

啊!啊!啊!啊! 簡介所說的與內容相距十萬八千里

富家女漂亮而魯莽,但遇到挫折、不如意、生命危急時也不會失控,大呼小叫的~~~,
與男主角之間對話,幽默、機智、不撒野…,女主角讓我打從心底欣賞呢!

劇情不輸法櫃奇兵,緊張、刺激,而且故事緊湊,不會有任何不合理的情節出現(有些書標榜懸疑,但是劇情完全不合理 ),讓人目不轉睛、不看完不罷手呢!

結論就是,這本書yes:

 

已有 2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是本小品。

完全符合羅曼史的情節,書中有暴力、愛情、衝突……,故事簡單、易懂、輕鬆、沒有負擔。

在放假的下午,喝杯咖啡、吃包零食、選擇這個系列的書,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yes:

有 0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除了上面的文案之外,容許我再大致說明一下劇情:伊芙是風靡好萊塢數十多年的螢幕女王,作家茱莉亞應邀來為伊芙撰寫自傳,回憶錄中自然會揭露出演藝圈許多不為人知的風風雨雨,威脅、恐嚇、黑函…接二連三到來,伊芙最後死於非命,而茱莉亞是首要罪嫌…。

  先說複雜的人際關係。

  明知道是虛構的小說內容,但是看到好萊塢的題材,還是忍不住投射到現實的影劇生活中 。欺騙、破產、性愛、雜交、外遇、離婚、墮胎、暴力、金錢、毒品、賭博……應有盡有,每一個與伊芙有所牽扯的演藝、明星人員,或多或少都沾惹了上頭的一些問題,閱讀過程會忍不住去思考誰代表了什麼。

  眾多人物中,令我"驚艷"的角色是「葛蘿莉都伯里」這位女演員 ,一開始只覺得這個人物是出來插花,順便扮演混淆視聽的角色,沒想到她的存在竟然是女主角存在的理由,這樣的設定令我喜歡,因為要看到後來才懂。
  另一個小有欣賞的角色是「肯尼司朵利」(戲份更少),喜歡這位先生異於常人的住所,喜歡他在暗中保護少年柏睿的行為,喜歡他其實"了解"伊芙性生活之所以放縱的原因,喜歡他隱而不說只在旁邊默默的愛戀(很訝異茱利亞告知時,伊芙才恍然大悟,而且覺得遺憾!有點兒懷疑伊芙怎麼會不知情 ,感覺有些缺乏說服力),肯尼一切行為的解釋,就如同他最後所說:我的回憶是屬於我的。 所以旁人如何評價他,那是別人的事。
  有點想痛鞭卻又不知從何鞭的角色:「維多費寧根」 ,伊芙唯一愛的男人,卻因老婆梅莉的關係(天主教、小孩夭折、不育…),導致兩人無法在一起,面對這種被道德觀與罪惡感綁死的男人,真覺得很火大,但也只能說這就是註定沒完沒了的三角情節,三個人都是活在部分的痛苦之中,真覺得梅莉其實才是狠角色。

  小唸一下懸疑的謀殺過程( 我的最愛 )。

  主角碰觸屍體,我覺得情有可原,因為會想要確認一下死者還有沒有"氣",所以"努力移動"傷患!(每次看到這種劇情,內心只有:被你這樣"喬",對方不死也剩半條命吧~ )可是,為什麼主角總會情不自禁跑去拿凶器?(主角的手上與凶器該不會剛好貼著異極相吸的磁鐵吧~ )讓凶器停放在原位很難辦到嗎?(總不會是主角臨機一動,打算空手測試凶器上的血溫吧~ )就算是驚慌之餘,踢到椅子、絆到凳子,誰還會考慮要去擺正它,偏偏踢到的或絆到的如果是凶器,凶器下一刻就是佈滿主角的指紋~~令我頗無力的犯罪現場。

  故事中最吸引我的,其實是柏睿(伊芙的繼子)與茱莉亞的愛情故事。

  一開始兩人似乎是站在敵對立場,柏睿基於保護伊芙的心態,對茱利亞頗有敵意,誤以為茱利亞是個機會主義者,想藉這本自傳名利雙收;茱利亞從碰面開始就感受到來自柏睿身上的"殺氣",加上十七八歲就因識人不清被拋棄,而成為未婚媽媽的慘痛經驗,她建立圍牆保護自己,更學會不要輕易相信、依賴別人。兩人相互接觸過程中,柏睿的雄性激素自然會引發他挑戰茱利亞所豎立的冷漠與持靜(天性與好奇的綜合表現?),而茱利亞就算想抗拒,高牆大概也是慢慢被瓦解的份吧~~你來我往的過程中,茱利亞似乎每每處於不利的局勢,但是她的行動、對話卻往往可以讓柏睿"摔"一跤,我喜歡這個地方。

===(兩人和平的在廚房聊天……)
「哦,佛瑞茲(伊芙的健身教練)。」柏睿噗哧了一聲。「肌肉先生。妳的看法?」
「我認為他很友善、敬業,和迷人。」
「迷人?」眉頭打結,他放下瓶子。「老天,他活像個火戰車。女人真的喜歡那些結塊的肌肉嗎?」
她忍俊不住,回頭,她笑道:「親愛的,我們喜歡強壯的男人。」
他又喝了一口酒,皺著眉,抑下試他的胸肌的衝動。「還有誰?」

===(茱利亞因公出國,柏睿事先不知情,待二人見面時……)
…「妳嚇死我了,茱利亞。」
「因為我來倫敦?」
「不,因為我尾隨而來。」…

===(故事塵埃落定後……)
「我有個問題。」
「說啊。」柏睿拆掉瓶口的紙,開始扭開瓶塞。
「你要娶我嗎?」
瓶塞波的一聲跳出來。柏睿沒理會四溢的氣泡,注視著她。…

  最後是一些我無法將之歸類,可是還蠻喜歡的片段。

  伊芙與柏睿還有茱莉亞之間的關係,伊芙有段話寫得很貼切:茱莉亞,妳是我所愛卻不能擁有的孩子。柏睿,你是上天賜予我並容許我愛的孩子。
  我喜歡這段話,卻覺得有些令人感傷~~

  故事終了之時,茱莉亞說:「查理葛雷給了伊芙一個起步,…而現在一切也因為他而結束。」是開始也是結束!
  看到這段話,令我想到的是花生醬三明治( 這是什麼聯想啊~)。柏睿遇見伊芙那天,他正在為自己做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發生兇殺案件後,柏睿為身心疲憊的茱莉亞準備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是開始更是延續!

  另外柏睿與布藍敦(茱莉亞的小孩)相處中,有些互動很可愛。我特別喜歡柏睿告訴布藍敦,他愛他的母親並且想要和她在一起。「你要習慣我吻你的母親。」男人與男人的對話之後,布藍敦說:「柏睿?我很高興她以前沒有和男生約會。」

  剩下一個批評:可不可以不要一直抽煙啊~~

  伊芙是個菸酒不離口的人,沒想到柏睿也是雪茄不離手的人。對於酒我的看法是"小心肝"啦 ,要自殘我沒異議,但是對於菸,這是害人比較多吧~~柏睿,這該不會是你陰謀已久的慢性謀殺吧~~哈哈!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0
尚未灑葉

 

  無劇情,但是充滿有題外話的碎碎唸,請三思!

(怒指:都已經無劇情了,除了題外話,你還要碎碎唸!…對不起~抖~抖…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倒吃甘蔗。

  對於一開始的故事內容,適應不良。

  南方的氣候令人不敢領教,例如:空氣中隨處揚起的塵土、被太陽曬到發出氣味的柏油路、主角拿著冰啤酒在樹底下的吊床上裸腹打盹…。熱啊~沒做事都有汗流浹背的感受,焦躁的心情實在不適合任何閱讀,懷疑是自己沒有慎選讀書環境所造成的結果…問題是有空調的房間通常沒有床可以隨便亂滾啊…
  書中對於「性」的用詞,不管是形容女性或者譏笑男性,以我的接受度而言,有些實在是過於「直接」與「原味」,只能試著將這部分解釋成書中人物想要強烈的表達他/她的情緒。
  對「耶穌基督!」一詞很有意見,可能是風土民情、區域用語或者純粹翻譯的問題,但是一句簡單明瞭的「天啊!」或者「老天爺啊!」,我會比較容易接受。居住的地方是清純鎮,嘴巴喊的是耶穌基督,但是母狗、賤貨…滿天飛,這是諷刺還是寫實!…無語…

  慢慢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書中的一些小人物。

  德拉,隆史崔家族的女管家。德拉的形象究竟為何,腦袋中除了紅髮,至今仍舊沒有明確的概念,很奇怪,就是會將她想像成體態龐大的非裔美人(其實並不是)。稱之為女管家、廚娘或奶媽都好,喜歡看男女主角拿這種「大媽」級的人沒輒那種狀況 ,德拉甚至會出手甩塔克巴掌 (大家都不要學,會有後遺症),只因為她覺得塔克做錯事。出口成髒的德拉令人嘴角抽搐,車中藏槍備而不用的謹慎令人讚賞,架槍的強悍形象讓我想衝上去擁抱一下,順便體驗骨骼移位、呼吸困難的大抱滋味 。感覺德拉女士效忠的對象只有曼玲隆史崔夫人,對於第二代的照料,純粹是因為他們是女主人留下來的寶貝,一位對過世已久的主人,卻還能保守秘密又忠心不二的大嬸,試著欣賞她的好~

  露露姑婆,隆史崔家族一位七八十歲的表親。看不出為何要創造這號人物,她的存在到底扮演了什麼意義?有任何重要性嗎? 雖然無解,還是喜歡這位特立獨行又牙尖嘴利的老太婆。露露姑婆與人磨牙的時刻很可愛。

  柏可與蘇西,小鎮警長夫婦。欣賞柏可是因為蘇西參加手槍射擊比賽獲得冠軍時,他不知道該驕傲還是感到難為情,很喜歡他無奈的對老婆說:女士們難道不能拿起針線嗎 ;欣賞蘇西是因為她教卡洛琳用槍 。這對平凡夫妻在生活中一起奮鬥,還有面對問題的認真態度,令人欣賞!(不懂異國的槍枝管理問題,書中似乎是人手一槍啊,而且隨時在自家後院或附近空曠處練習打靶,危險與安全堪憂不是嗎?我比較擔心的是流彈問題啦~不懂!真不懂!

  泰廸,驗屍官、病理學家或法醫之類的身分,本名已經被忘記,想要記一段這個人是因為他會使用玩具蜂鳴器讓沉悶的解剖變得比較有趣,他與屍體彼此熟悉是因為等一下想一起去跳舞,而以腹語術整人的手法更讓我發噱 。如果是以前,我恐怕不會欣賞這傢伙,甚至覺得對死者開玩笑是十分無禮的行為 ,可是現在卻能學會接受並且大笑,一切都是因為CSI本店中,有位一邊聽搖滾樂一邊解剖屍體的羅賓爺爺啊 (雖然有時也會覺得羅賓爺爺玩屍體玩過火了,難怪蘇姐希望他尊重死者一些)。所以泰廸出場的背景介紹中,還頗期待他會邊吃櫻桃派加可樂,順便做驗屍工作,結果櫻桃派加可樂吃完後,只有洗手動作…失望了一下下…

  馬區一家,看到最後真是看心酸的 。「惶恐」果然會塑造暴民,有點兒了解為何在歷史中總會讀到「安定民心」這類的良政,除此之外,種族與膚色備受歧視,以及動用私刑的可怕,真是令人難過,失控的人心啊~盲目的跟隨者啊~

  塔克,我也是慢慢喜歡這個角色的。

  剛開始慵懶而無所事事的形象,真的很像浪蕩子一隻,憑著前人留下來的祖產悠哉的過著吊床生活,茶來張口飯來伸手的少爺,身邊自然少不了有好幾個女人相伴(看到塔克一度被死者爸拿槍追殺或者兩人角力後留下的黑眼圈等等,內心只有一句:活該,不值得同情 …只不過槍殺過程連累了卡洛琳…的家具)。沒想到在一切表面功夫之下,塔克其實是個有在「經營」家族事業的生意人(…不要叫我生意人,我不當生意人已經很久了…塔語錄:想到生意人就想到川普那一類人,穿著高級西裝,搞離婚新聞,還有胃潰瘍…我笑了 ),重新審視塔克的生活哲學,以及他以自己的方式「享受/浪費」自己的人生(前提就是要有很多很多的錢 ),學著正正反反來看塔克對於家庭、工作、生活與享樂的態度…我好像會喜歡這個角色了。
  另一個加分的地方,就是塔克與賽的互動,初期塔克對賽不著痕跡的「保護」與「教育」,給予一個想要自力更生脫離家庭惡夢的青少年一份工作以及一輛腳踏車,他維護了賽的自尊並且讓賽找回屬於自己的童年歡笑,除此之外還成功扭正了根植於賽腦袋中錯誤的性與家暴觀;而後期更是帶給賽希望與承諾,幫助他離開家庭陰影。頗欣賞這個部分
  最後,我被塔克影響了,他讀濟慈的詩 ,這讓我有股衝動想找本詩集來看看,順道也想翻翻是否有其他男主角,會像塔克一樣在夜半無人私語時讀詩(可惜目前想不起來)。

  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欣賞女主角卡洛琳與塔克的妹妹喬絲 ,只是覺得這兩位小姐有些共通性。卡洛琳努力的想要達到母親的標準,喬絲則是努力的想成為像母親那樣的人,結果到頭來都是苦了自己,感覺兩位都是傻姑娘,所以有些不捨,不敢多說什麼,心結應該是只有自己走出來才能化解吧。
  對於卡洛琳拉小提琴的情節,我很喜歡當中的轉變。剛到小鎮的卡洛琳還是個外來者,自我封閉的在房子裡演奏,塔克事後的評語是琴聲讓他想起母親的一顆珍珠,非常漂亮但是孤單,所以顯現悲哀。到了後期卡洛琳在國慶嘉年華會中與當地的小樂團合奏,她找到了解脫,覺得這時候的獨立紀念日很有意思。不管是原先孤單中的悲哀,或者後來的歡樂嘉年華,兩種味道,兩種人生歷練,令人喜歡

  一本有死人、有兇手的書,可是我卻一點緝兇的意願都沒有,只想看一看這裡的人,聽一聽他們的故事。

 

有 1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頁面

訂閱 WRN 羅曼史讀書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