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史值得/需要真正的「文學評論」【不負責任翻譯】

從未想過,一篇簡單的網站文章,能讓我激動到眼眶泛紅。

文章篇名是〈為何羅曼史值得真正的評論〉(Why Romance Deserves Real Criticism),出自近期才成立的Smart Romance。顧名思義,這是專門討論羅曼史的網站,但有趣的是,文章標題選用學術取向的“criticism”,而非常見的、較為大眾化的“review”。由此可知,這個網站的經營理念,並非只是想在資訊爆炸的社群時代,再創建一個羅曼史書迷的聚集地,單純分享新書訊息或發表閱讀心得。

Smart Romance想做的,是更為嚴謹的文學分析(literary analysis)。在網站的介紹中,是這麼寫的:「這裡是文學分析與羅曼史的交集之處」(This is where literary analysis meets the love story)。創辦人Rena Rani則提到站內文章的撰寫宗旨,即是「批判性十足卻又充滿愛意」 (critical but loving)

〈為何羅曼史值得真正的評論〉文中,Rani提到,即便羅曼史擁有極為可觀的銷售量、影響流行文化深遠,但神奇的是,作為廣受讀者喜愛的類型讀物,羅曼史永遠被排除在「文學」的定義之外。文學課程不會拿羅曼史作為分析文本,重要的文學獎項對羅曼史不屑一顧,主流出版品(major publications)樂於評價懸疑或科幻等通俗小說,卻鮮少認真評論羅曼史。就連嗜讀羅曼史的讀者,都可能為自己的喜好感到羞恥。

明明有許多優秀的作者,藉由作品書寫童年創傷或婚姻困境,挑戰各式題材;明明諸多羅曼史佳作,擁有精巧縝密的結構,以及細緻的情感描繪。然而,羅曼史從未被評論界「認真」看待。

既然羅曼史不被認定是文學正典(literary canon)的一分子,身為羅曼史愛好者,更需要用嚴苛的標準、慎重的態度,去看待這個我們深愛的類型。只因我們「重視」每一本羅曼史,而非將之視為愉悅卻隨手可棄的輕浮讀物(即使主流評論是如此認定)。而眾多野心勃勃的優秀之作,值得我們花上大量時間解讀與評價。

我認為,如同電影從早年的娛樂取向,經由電影研究者歷年來的深入評論(即是所謂的影評 aka film criticism),最後晉升為八大藝術[1]的行列。觀眾在看得開心的同時,也會認真看待銀幕前的作品,思索自己是否值得花費時間投資。再回到文章,呼應上述我所提的,Rani寫到:「批評/評論不會貶低一個文類,反而提升了其價值。」(Criticism doesn’t diminish a genre—it dignifies it.)嚴肅的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出自評論者深思熟慮的關懷,倘若僅是清一色地讚美,那是對羅曼史善意的否定。佳作需要我們大力表揚其優點,敷衍之作則必須被提出寫作缺失。

因此,私以為Smart Romance無意複製學術界的「高雅」「低賤」之分,而是羅曼史作為通俗讀物,依然能嚴謹地分析故事結構、人物刻畫和敘事邏輯。更能放到文學發展的脈絡探討其流變、評價每位作者的創作風格、分析讀者喜好或閱讀受眾的變化、思索時空及社會背景促成的影響等等。甚至,我認為能用性別及文化的角度審視羅曼史,探討文本中的性別政治、女性敘事、LGBTQ議題、種族歧視等等。總之,若能為羅曼史建立更專業、更精深的文學批評系統,對於羅曼史領域發展或是對出版業、評論界可能的影響力,想必都是好的現象。

Smart Romance當然不是第一個研究、評論羅曼史的網站,站內的文章是否具有深度也交由各人評斷。但在羅曼史依舊遭到輿論嘲諷的當今,仍有像Smart Romance這樣用心的網站,試圖建立專屬於羅曼史的文學評論園地,讓總徘徊在文學正典之外的羅曼史,能有發聲的空間。如此美意,讓視羅曼史類型為摯愛的我動容不已。或許有朝一日,羅曼史能不再是大眾文學中「賤斥中的賤斥」[2],能像懸疑、奇幻或科幻小說那樣,成為出版界能見度高、也被(同溫層外)讀者及評論重視的類型讀物。

 

(本篇大致統整及節錄〈Why Romance Deserves Real Criticism〉內文,文章也融合不少我的觀點,在此推薦有興趣的朋友閱讀原文,圖片出處則在

 

〈Why Romance Deserves Real Criticism〉原文連結:

Why Romance Deserves Real Criticism

Smart Romance網站連結:

Smart Romance | Smart Romance by Rena Rani | Substack

 


[1] 「八大藝術」分別為舞蹈、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和電影。

[2] 出自Tania Modleski的著作《Loving with a Vengeance》

 

部落格分類: